知音的来源典故是什么?春秋时期伯牙子期的故事

历史文化 2025-03-25 15:12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知音一词,源于古代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感人故事。这两位天才的相遇,仿佛是一场命运的安排。俞伯牙擅长鼓琴,钟子期擅长听琴,他们的友谊如同高山流水般永恒。

故事起源于《列子·汤问》,俞伯牙的一曲高山,钟子期便能领会其意,赞叹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当伯牙弹奏流水时,子期又能感受到洋洋洒洒的江河之情。伯牙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心领神会。当子期离世,伯牙失去了知音,他破琴绝弦,终身不再弹奏。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汉阳江口。夜色中,明月升起,景色如画。伯牙琴兴大发,开始弹奏。他的琴声悠扬,时而雄壮如高山,时而清新如流水。突然,他看到一个打柴的人在岸边聆听,不禁心生疑惑。那人却懂得琴声之妙,令伯牙惊讶。经过一番交流,伯牙得知这位打柴人名叫钟子期,二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

中秋之约,两人约定来年再会。当伯牙再次来到江边,却得知子期已离世。老人告诉他,子期临终前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等待伯牙的琴声。听到这个消息,伯牙心如刀绞,他来到子期的坟前,弹奏起《高山》。琴声凄美悠扬,传达着伯牙深深的哀思。随后,伯牙摔琴谢知音,感叹世间再无懂他之人。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古琴台,以此纪念他们的情谊。他们的故事成为千古传颂的佳话,人们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他们的故事,仿佛是一曲美妙的音乐,永远回荡在人间。后人有诗赞美他们:“倘若当年子期在,不使瑶琴碎成花。”这两位天才的友谊,如高山流水般永恒流淌在世间。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