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上本无此人 可人们却对他磕头拜祭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深受读者喜爱,它以七分实三分虚的方式,大致还原了三国时期的历史风貌。这本书往往是读者接触三国文化的第一本书。随着多次阅读和影视剧的翻拍,书中许多虚构的人物和事件被误认为是真实历史。诸如“无双上将”潘凤、“吓汝一跳”的邢道荣等角色,甚至因被骂而死的故事情节,都被广泛传播。
在所有这些虚构的角色中,周仓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一位。他那位给关二爷扛了一辈子刀的黑脸大汉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周仓在《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他本是黄巾余党,被镇压后落草为寇,后在卧牛山遇到关羽,因仰慕其威名而追随。这个本不存在的人物,因为与《三国演义》中的主角关羽紧密相关,他的故事线索也变得非常丰富。
从出场到关羽遇害,周仓始终相伴,可以说是贯穿了半部《三国演义》。尽管是虚构的人物,周仓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罗贯中给他增添了许多精彩的戏份,如水中生擒等,这使得周仓在民间的三国文化中颇有影响。
以三国文化衍生出的游戏、卡牌、民间活动等都少不了周仓的身影。除了这些,民间还出现了许多供奉周仓的庙宇。人们为了纪念三国英雄关羽,立庙奉祀,而周仓作为关羽的跟班,只要有关公的像,旁边就必定有周仓。
在被誉为三国圣地的武侯祠与昭烈庙的偏殿中,奉有关公和周仓的塑像。据说,周仓故乡的人民不忘这位先贤,为其建了庙宇,以示纪念,并传教后人。尽管历史上没有周仓这个人物,但他的形象已经非常具体。
每当人们提及关羽时,脑海中便会浮现出那个肩扛青龙偃月刀、忠诚勇猛的黑脸大汉。他的形象不仅仅是书中虚构的角色,更成为了三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周仓的故事和形象,展现了人们对忠诚、勇猛和正义的追求,这也是他能够在民间传说中流传千古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