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昶在位时励精图治,为何却成了亡国之君
孟昶:后蜀的勤政明君与失落的智者
在历史的尘埃中,亡国之君往往被人们不屑与轻蔑。孟昶这个后蜀的皇帝,却往往被人们忽略了他勤政爱民、励精图治的另一面。
孟昶继位时年仅16岁,面对的是一群老资格的大臣,这些自恃战功卓著的将领们并不把这个少年皇帝放在眼里,甚至侵夺皇权,政变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其中,大将军李仁罕、首领张业和藩镇大将军李肇更是折腾得厉害。孟昶并未因此而慌张失措。他待证据齐全、时机成熟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果断铲除了这几个最大的祸患。他的果断与智慧,不仅迅速巩固了政权,也让蜀国的百姓看到了希望。
这位年轻的皇帝深知民情民意的重要性,首创举报箱,让底层的声音源源不断地传上来,他的决策也因此更具针对性。他严惩贪官,打击恶霸,废除苛捐杂税,使后蜀的社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川民为之大悦。
孟昶注重思想文化教育,命人刻十经于石、木,让后蜀的臣民随时随处都可以受到先贤的教诲。他还亲订《令箴》,告诫各级官吏做好官、行善政。其中的“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16个字,成为后世历朝反腐倡廉的道德官箴。
除此之外,孟昶还讲究孝道。当他的母亲重病时,他不惜一切代价为母亲寻找治疗方法,甚至自拟药方,使母亲得以痊愈。他对大臣的疾病也关怀备至,并编成20卷的《蜀本草》,对我国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孟昶的励精图治与勤政爱民使后蜀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繁荣景象。当他被自己的文治武功和过人的才智所陶醉时,渐渐滑入了享乐的深渊。尽管他前期展现出明智与果断的一面,但后期的松懈与享乐使他失去了原有的明智与远见。这样的转变令人感叹,一个有着如此卓越才智的君主,最终却因一时的得意而失去了长远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