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军队屡战屡败,投降清军后咋就变成了龙虎之师?
在历史的洪流中,满清的崛起似乎是一种必然,清军所展现出的强大的作战实力,让人不禁好奇,明朝的军队在面对清军时,是否因为满清的军队实力远超明朝而溃败呢?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当清兵攻克扬州时,江北的明朝官军似乎失去了抵抗的意志,如同无头苍蝇般不知所措。投降的明朝官兵中,总兵多达二十三员、副将四十七员,马步兵共计二十三万八千三百名。于是,有人便说满清天下,是由这些明军的降兵降将打下的。满清似乎只是坐享其成,享受着胜利的果实。
明军将士为何宁愿投降呢?这背后反映出的,是他们已经失去了报效国家的意志和斗志。明朝末年,天灾人祸不断,国库空虚,军饷短缺,起义频发。皇帝刚愎自用,朝廷上下不能团结一心,整个国家已经虚弱得像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明朝的军队其实曾经很厉害。他们有充分的训练,有足够的兵力。失败的问题就在于他们对自己所在的国家和统治阶级已经失去了信心。明军面对清军一败再败,为何一投降满清就变成了虎狼之师?表面上看是军队的问题,但实际上是上层统治者的失职。
自“土木堡之变”后,整个大明帝国开始走下坡路。悍勇的士兵们因军饷问题而不想作战,军人变成了农夫,连生存都成了问题,又怎么有报效国家的气力?每逢乱世,人心涣散,敌军让整个国家人心惶惶。此时的明朝,已经无法唤起民心的支持,连皇帝也失望上吊。
崇祯皇帝临死前曾说过“文臣个个皆可杀”。为什么?因为文臣们贪钱不干事,甚至为了削弱文臣的力量而借助宦官的力量。这样的做法导致明军士气下降得非常快。明朝越是走向末路,问题就越多。统治者本想除掉宦官,但后来文臣的狂妄自大,使得明军士气更加低迷。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明朝在面临清军时显得力不从心,最终导致了其历史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