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上柳绵吹又少

历史文化 2025-04-19 17:47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枝上柳绵吹又少”,这一经典词句,源自北宋文豪苏轼的《蝶恋花·春景》。此词作于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年),苏轼谪居惠州之时,借暮春之景抒发了对时光易逝和人生际遇的感慨。

一、出处与背景

苏轼的这首词,开篇即描绘出一幅暮春景象:“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而“枝上柳绵吹又少”则是全词的核心之一,不仅描绘了春末夏初柳絮飘散的景象,还暗喻了春光易逝的伤春之情。苏轼通过这一词句,将暮春之景与人生感慨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豁达的心境。

二、释义与意象

“枝上柳绵吹又少”,字面上描述的是柳絮被风吹落的景象,而深层则蕴含了伤春之情和哲理转折。柳絮的凋零,让人感叹春光的流逝,但苏轼在后句“天涯何处无芳草”中,却表现出一种乐观的态度,即便春去,仍有生机遍布人间。

三、艺术特色

苏轼在这首词中,运用了许多艺术手法。他通过白描写景,仅用“枝上柳绵吹又少”七字,就勾勒出一幅动态的暮春画面。苏轼巧妙地运用了对比与转折的手法,前句写柳絮凋零的怅惘,后句则以“天涯芳草”的广阔视野消解愁绪,形成情感张力。表面写景的词语实则寄托了人生感慨,既有对贬谪境遇的无奈,也有随遇而安的自我宽慰。

四、后世评价

清代王士祯对这首词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枝上柳绵”的婉约风格可与柳永比肩。而“天涯何处无芳草”因其蕴含的哲理,成为传世名句,被后人引申为对失意者的劝慰。

五、全词节选

《蝶恋花·春景》中的全词,通过“柳绵”、“芳草”、“秋千”等意象,将伤春、爱情与人生感悟融为一体,展现了苏轼词“刚柔并济”的独特风格。从“花褪残红青杏小”到“墙里佳人笑”,全词每一句都充满了意象和韵味,让人回味无穷。

《蝶恋花·春景》中的“枝上柳绵吹又少”是苏轼词的经典名句,通过对其出处、背景、释义、艺术特色以及后世评价的介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词的魅力。也能感受到苏轼在创作这首词时,对时光流逝、人生际遇的感慨,以及他那种豁达的心境。

上一篇:个人社保查询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