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发现两处古代沉船文物超十万件
南海西北陆坡海域,一个沉睡多年的宝藏近日被发现。这并非是一次偶然的,而是我们对历史的深入。在浩瀚的南海深处,两处明代沉船遗址——南海西北陆坡一号和二号沉船,宛如历史的长河在海底静静流淌,诉说着那段遥远的海上贸易传奇。
一、沉船之谜
这两艘沉船于2022年10月被意外发现,位于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的海底。它们并非普通的船只,而是承载着明代中期海上贸易繁盛景象的宝贵见证。自2023年5月起,国家文物局联合多机构,使用“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分三阶段开展水下考古调查。这场之旅是对历史的尊重与追寻,也是对未知的好奇与挑战。
二、一号沉船遗址的独特发现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被定在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这片沉船遗址核心区面积约37米×11米,最高堆积达3米。文物的丰富程度超乎想象,以瓷器为主,包括青花、珐华、青釉、白釉等类型,还有陶器、铜器、铁器、竹木器等,总数量超过十万件。其中,珐华梅瓶、青花执壶、素三彩动物形壶等典型器物,都是历史的瑰宝。这些文物的出水,为我们揭示了明代民间商船的可能贸易路线——从广东或福建沿海出发,目的地可能是马六甲,满载外销陶瓷器。
三、二号沉船遗址的奥秘
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则属于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5)。与一号沉船不同,二号沉船的核心区面积约21米×8米,以经过简单加工的原木为主,还有少量瓷器、陶器等。出水文物包括鹿角、蝾螺壳等。这些证据表明,这艘沉船可能是一艘返航商船,从马六甲装载原木(包括乌木)运往中国东南沿海港口。
四、历史的价值与意义
这两处沉船遗址不仅保存完好、年代明确,而且为我们展现了明代中期海上贸易的繁盛景象。它们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为我们研究航海史、陶瓷史及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它们也是中国古代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见证。
至今,两处遗址共提取出水文物928件套,包括瓷器、原木、铜钱等。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都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努力。这些文物的发现,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更加珍惜我们的文化遗产。
南海西北陆坡海域的这两处明代沉船遗址的发现,是我们对历史的尊重与追寻的结果。它们为我们揭示了明代中期海上贸易的繁盛景象,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航海史、陶瓷史及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资料。这些珍贵的文物,将永远被我们铭记,成为我们传承历史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