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话语中,我们得知一个深刻的道理:人,无论圣贤,都会犯错。这一理念,在封神传说中也有着生动的体现。
在那传奇的世界里,即使是拥有最高智慧的鸿钧道人,也难以避免犯错的命运。同为圣人级别的元始天尊,尽管他拥有混元大罗金仙的深厚修为,也难免会有看人不准的时候。
这一次,他的目光停留在了截教门下峨眉山罗浮洞的某位弟子身上。这位弟子在九十九回中,领兵攻进了朝歌城,灭了商纣,随后向元始天尊讨要玉符、敕命,将封神大业推向了高潮。
元始天尊的玉符、敕命在封神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玉符附带着圣人之力,可镇压四方;而敕命则记录着封神的名单,由姜子牙宣布生效。任何一样缺失,封神大业都无法完成。元始天尊在颁发敕命时却犯了一个错误——他低估了赵公明的实力。
元始天尊的敕命中写道:“尔赵公明,生未入大罗之境,死当受金诰之封。”从书中的旁白以及赵公明的实际表现来看,他无疑是大罗金仙无疑。他的战绩斐然,力克众多高手,这是与大罗金仙相匹配的实力。
再看元始天尊对截教三代弟子文太师的评价,与赵公明相比,显然存在明显的差距。赵公明与三霄姐妹齐名,而三霄都快达到混元大罗金仙的层次。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元始天尊对赵公明的评价都显得不合逻辑。
事实上,书中第四十九回的旁白已经明确告诉我们赵公明是大罗金仙。而元始天尊的敕命中的错误观点,只是在众神面前露出了尴尬。但大家都更关注自己的神位,并未对此过多非议。如果非要追究责任,那么这份尴尬只能由姜子牙来承担。
元始天尊的这次失误只是人间圣贤也会犯错的生动体现。我们无需因此否定他的智慧和地位,毕竟,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些时刻看走眼。而这次经历,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封神传说中的世界和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