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上的吞脊兽的作用是什么 它能防雷吗
奇人奇事 2025-04-18 13:45www.kangaizheng.com奇闻异事
建筑艺术,在巅峰时期,展现了无与伦比的创造力。以木材为基材,通过精巧的卯榫结构,构建出全木质的塔、楼、亭、台等宏伟建筑。
以应县木塔(佛宫寺释迦塔)为例,这座千年辽代的木塔,由十万块木构件巧妙组合而成,宛如儿童搭积木般,矗立世间。高达约六十层楼(约六十七米),直径近三十米,气势恢宏。
提及这座木塔,不得不赞叹古人的智慧。比如大殿殿顶最高处的吞脊兽(鸱吻),它不仅仅是一种封建迷信的“避雷”象征,背后还隐藏着防雷的实际效果。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王爷是掌管水的神灵,其九子之一的鸱吻被赋予了灭火消灾的寓意。在大殿的屋脊上,左右各有一对吞脊兽,它们张着大口,吞纳屋脊两端。工匠们巧妙地在它们背上插上宝剑,既防止它们逃走,又确保它们不会真的吞下屋脊。
大殿建造时,最担心的便是地震和雷火。古代大殿多为木质结构,虽然烛火容易控制,但雷火却难以预防。大雨中的雷电,只要击中大殿,便会引发大火。吞脊兽的实际使用初期,木质制品并不具备防雷效果,反而容易引火。工匠们经过不断,发现琉璃材质的吞脊兽具有防雷效果。
京城郊外的琉璃厂,世代传承烧制吞脊兽的手艺。如紫禁城太和殿的吞脊兽,由琉璃制成,高达三米多,重达数吨。在雷中吞脊兽时,它能够有效引导雷电,避免大殿被雷击引发火灾。
陶瓷吞脊兽的避雷过程令人惊叹。大雨倾盆时,雷中吞脊兽,虽然吞脊兽会被击碎,但雷电的巨大能量会沿着其外部的雨幕和墙壁直接传入地下,从而避免建筑物遭受火灾的毁灭性打击。
可以说,吞脊兽不仅是古代建筑的装饰和吉祥象征,更是实际的避雷工具。我们祖先的智慧令人叹为观止,他们巧妙地将美学、信仰与科技相结合,创造出这一独特的建筑工艺。
上一篇:营销手段有哪四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