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女婿为何叫驸马?看了这个你就知道了
“驸马”这一称谓背后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中国古代,它曾是帝王女婿的雅称,又被称作帝婿、主婿、国婿等。那么,究竟为何公主的丈夫、帝王的女婿要被称为“驸马”呢?
其实,这一称呼的源头并非直接指代公主的丈夫。追溯历史,我们发现“驸马”一词最初是两汉时期的官职名称——驸马都尉的简称。它的原始意义是古时候几匹马共同拉一辆车时,除辕马之外的马都被称为“附”。
在古老的时代,出行多乘车,为了保证行踪的隐秘,除自己乘坐的车称为正车外,还设有许多形式完全相同的副车。这些副车甚至拥有替身,用以掩盖皇帝的真实行踪。正如《说文·马部》所述,“附,即副马也。”而段玉裁的注释则进一步解释,“副者贰也……非正驾车皆为副马。”也就是说,除了主驾驶的马之外,其他的马都可以被称为“附马”。
这一称呼在秦朝时得到了进一步演变。当时,张良在博浪沙秦始皇时,只因击中副车而非正车,秦始皇才得以逃脱。而“驸马”一词作为“驸马都尉”官名的简称,始现于此时。当时,掌管正车的官员称为“奉车都尉”,而掌管副车的则称为“驸马都尉”。
在两汉时期,驸马都尉多由皇亲国戚勋臣的子孙担任。到了魏晋时期,这一职位开始特指与公主结婚的男子。如王济作为文帝的女婿,也被拜为驸马都尉。此后,这种用法被后世沿袭,成为常规。不仅如此,辽、金等国的帝婿也采用这一称呼。
《·百官志》中记述,“驸马都尉府掌公主帐宅之事。”但直到明清之前,驸马的官阶并不高。到了清朝时期,驸马的地位才逐渐显赫起来。比如清代的咸丰帝,甚至指派驸马作为自己死后的顾命八大臣之一,参与“赞襄政务”。
“驸马”这一称谓不仅是对古代帝王女婿的尊称,更是一个充满历史烙印的词汇。它见证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变迁和皇家礼仪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