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太和门前的石狮子为什么这么爱烫头发
谈及石狮子,我们常常能在宫殿、陵墓和寺庙的门口看到它们的身影。它们似乎成了保家宅平安的象征,同时也展现了一种威严与霸气。这些石狮子并非中国的“本土货”,它们的源头来自西域,是在某个时期才被引进到中国的。
你知道吗?原本狮子的头发都是如飘柔般“顺滑”,但一旦变成石狮子放在门口,它们的发型就瞬间变成了时尚的“疙瘩烫”。
这些“疙瘩”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多的是代表了一种等级。据史料记载,石狮子头上的“疙瘩”数量是有严格规定的。比如,古代一品官的衙府门前的石狮子头上有十三个疙瘩,被称为“十三太保”。从一品官往下,每一级减少一个疙瘩,而七品以下的官员的府邸门前则不允许摆放石狮子。
那么,寻常百姓和家中又是否有摆放石狮子的规矩呢?答案是:不准摆!
皇宫里的石狮子则有所不同。它们头上的“疙瘩”一般是四十五个。例如,故宫里的六对狮子,每对造型各异,穿着的“衣服”也各不相同。而在这其中,太和门前的那对狮子头上的四十五个疙瘩造型最为美观,烫得也最大。
为什么选择“四十五个疙瘩”呢?很简单,这个数字代表着九五至尊的寓意,因为9×5=45。
关于故宫太和门前的那对青铜狮子,还有一段有趣的民间传说。据说,当年紫禁城建成后,皇帝拉着宰相参观时,走到这对铜狮子面前,皇帝问宰相大明江山能延续几代。宰相虽然心中算出的答案是十代,但他不敢直言,于是恭维道,有这对铜狮子镇守,大明江山绝对千秋万代的延续。“秋”在这里指的是没落,“万”则指的是永恒。也就是说,从万历时期开始,大明江山逐渐走向没落。
虽然这个故事只是民间传说,但古人们普遍认为这对铜狮子是镇国的象征,不能随意移动,否则可能会引发灾祸。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人们信仰与敬畏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