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救灾一线岂容网红群魔乱舞
近期灾害救援现场频频出现网红无序蹭流量的行为,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与强烈谴责。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梳理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一、现象与案例
在灾难救援的紧急时刻,有些网红却将灾难现场当作作秀的舞台,不顾他人的安危和救援的效率。比如,在河北涿州的救援现场,两名网红身穿红色背心,强行拉老人在深水区摆拍“救援”场景,这种行为不仅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救援工作,更是对受灾群众的不尊重。还有部分网红扎堆在灾区公路直播,导致交通拥堵,严重影响了救援车辆的通行。
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些网红为了吸引眼球,竟然在灾情面前毫无底线。他们有的在牺牲救援队员家门口直播“嘻嘻哈哈”,甚至以虚构“家属”名义接收捐款;还有的发布虚假灾情信息,用旧视频冒充河北洪灾画面,编造塌方、车辆被淹等谣言。这些行为不仅伤害了公众情感与信任,更是对救援工作的极大干扰。
二、负面影响
非专业人员涌入灾区,不仅挤占了救援通道和物资,增加了救援难度,还可能导致自身遇险,消耗救援资源。而那些将受灾群众痛苦、救援人员付出作为流量素材的网红行为,更是引发了道德争议。虚假信息的传播则加剧了社会恐慌,扰乱了救灾信息的真实性,对救援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干扰。
三、历史与类似事件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类似事件并非首次发生。比如在2021年河南暴雨期间,大量网红涌入灾区直播,导致救援通道堵塞。还有小麦抢收期,有网红闯入麦田“打卡割麦”,干扰农业生产。这些事件都反映出部分网红为了流量不顾一切的问题。
四、应对与治理建议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短视频平台应对违规账号采取封禁评论、限制带货等处罚,严格控制消费灾情内容。网信部门需落实《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明确禁止“消费灾难事故”,并强化违规线索的举报与处理。媒体也应持续曝光无良网红的行为,推动公众抵制低俗流量经济。
救灾一线是挽救生命的战场,绝非网红攫取流量的“秀场”。面对这一乱象,我们需要平台严管、法律约束与公众监督共同发力,才能维护救援秩序与社会公序良俗。我们呼吁广大网友共同抵制这种行为,让救援现场回归其本质,还救援工作一个清净的环境。我们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制定更加严格的法规来约束网红的行为,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