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回应盲人练一年字办离婚
宁夏银川老年夫妻离婚手续困境引发社会关注
在宁夏银川市,董先生和褚女士这对老年夫妻因感情破裂而寻求离婚。自2018年起,他们多次尝试办理离婚手续却屡屡受挫。褚女士身为盲人,手部风湿变形,导致签字成为一大难题。尽管她为此练习签字长达一年,仍未能通过审核,导致手续拖延两年之久。
民政局坚持规定,离婚手续必须本人签字或通过口述录像确认意愿。在实际操作中,设备协调与流程执行的问题使得办理周期过长,给当事人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面对这一困境,民政局初期回应否认故意为难当事人,称签字或口述录像为不可或缺的程序。而后续通报中,西夏区民政局承认了工作中的不足,对责任领导和相关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向当事人道歉。最终,两人的离婚手续于2020年6月2日得以办理完毕。
此次事件暴露出的问题不仅仅是签字形式化的问题,更是行政流程僵化与缺乏人文关怀的集中体现。民政部门因此提出整改措施,优化婚姻登记流程,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补齐服务短板。对于特殊群体,如残疾人,法律程序提供了多样化的离婚途径。若因身体原因无法签字,当事人可以通过口述意愿并录像、提供书面证明等方式来完成手续。法院在处理残疾人离婚案件时,也会在财产分割中适当照顾残疾人权益。
此事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评价。很多人批评行政流程的僵化,认为签字的形式化问题暴露了部分机构服务的缺乏灵活性和人文关怀。建议相关部门在实际操作中采取更人性化的方式确认当事人意愿,如按手印、录像等。该事件也反映了特殊群体在行政程序中面临的现实障碍,民政部门通过整改和道歉回应了公众关切。
总体而言,这一事件提醒我们,在法律的框架内,如何更加人性化、灵活地执行程序至关重要。对于特殊群体,我们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理解,确保他们在面对法律程序时不会遭遇不必要的困扰。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真正从群众的角度出发,简化流程,提供更为便捷、人性化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