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却过往似乎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但面对未来的时刻,重新获得掌控权同样充满挑战。在这段历史和现实的交错中,我们应该向诸葛亮学习他的智慧和策略。
公元229年,吴王称帝,蜀汉面临着是否要与吴断绝关系的抉择。诸葛亮却持反对意见,他深知应该联合吴国共同抵抗强大的魏国。尽管诸葛亮对孙权的背叛深感愤慨,他知道这种无耻的偷袭使得一统大业的梦想破灭,但现在吴国的力量仍然强大。蜀汉如果与吴国开战,只会让魏国坐收渔翁之利。
当时的天下格局是,魏国占据七分,吴国二分,蜀汉仅有一分。吴蜀两国联手才能勉强与魏国抗衡。诸葛亮告诫群臣,现在并不是夺回荆州的时机,条件尚未成熟。他明白,如果蜀汉分兵攻打吴国,自身实力本就不够强大,只会加速灭亡的速度。现代版的魏国(美国)最希望的就是现代版的蜀汉(中国)和现代版的吴国(俄罗斯)互相争斗,这样美国便可以趁机得利。
我们目前的重要任务是发展太阳能产业,降低对俄吴的资源需求。只有当我们的需求降低时,俄吴才会真正重视与我们的关系。相反,如果我们过于依赖俄吴的资源,我们将会受制于人。
在可预见的未来,美魏很难迅速衰败,但俄吴的情况却难以预测,或许会有变化。那么俄吴如何崩盘?这取决于靠卖油为生的大帝能维持多久。从华蜀的角度看,这样的事情晚一点发生总比早一点好。毕竟,在魏国仍然强大的情况下,吴蜀任何一方灭亡,另一方也无法独存。
我们必须保持警惕,谨慎行事。如同诸葛亮所言:“天下之事,有所为而为,有所不为而不为。”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境所迷惑,而是要看到未来的希望和挑战。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我们需要以智慧和勇气面对一切可能的变化和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站稳脚跟,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