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为什么竟被司马迁说成刻薄少恩
在古老的社会里,法律并未占据核心地位。那时,人们更依赖于风俗习惯和行为道德来规范生活。商鞅的变法打破了这一传统,将法律提升到了治理国家的重要工具的高度。这一变革如同投入湖中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波澜。
贵族们身处尊贵地位,过去他们杀一两个奴隶或低等贱民,国君往往不会过问。但在商鞅的口中,法律似乎变得无所不包,连他们的小错误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他们疑惑,这法律究竟为何如此严苛,束缚了他们的特权身份。商鞅的变法,如同一道明亮的闪电,照亮了那些习惯于阴暗角落的贵族们的生活,迫使他们走向战场或农田,去体验普通民众的生活。
商鞅变法的威力无比强大。它激发了全国人民建功立业的热情,规范了民众和贵族的行为,让他们放弃私斗,崇尚公战。秦国的崛起,首先要归功于商鞅的变法。商鞅在推行法治的过程中,因严格执法而被称为“刻薄少恩”。他因太子犯法而对太子老师施以重刑,这一举动也让他被贵族们记恨在心。最终,他因过于坚持法治而车裂身死。
在我看来,商鞅是一位卓越的人才。他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让他的法学得以实施,使国家富强。他在推行法治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重重,但他始终克服了这些困难,为秦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商鞅对待重大事件时,更是坚决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他坚信,只有让法律重如山,人们才会敬畏法律,法治才能真正实现。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商鞅的评价似乎带有个人情感。但如果我们真的奉行法治,而不是随心所欲,那么我们就会明白,商鞅的法治思想是多么的重要。商鞅的法治理念不仅让秦国崛起,也为后世的法治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我们不应该因为个人的情感而否定商鞅的伟大贡献,而应该学习他的法治精神,将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