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廷瑞投降后,为何朱元璋把龙兴路改名为洪都?
在公元1362年,元至正二十二年,丞相胡廷瑞(又名胡美)率众投降,献上龙兴路。朱元璋欣然接受投降,并将此地更名为洪都,即今天的江西南昌。他将原征南将军邓愈提拔为江西行省参政,令其率兵驻守洪都。
胡美投降后,虽保留原职,但其部将祝宗、康泰却心怀二心。不久,二人反叛,致使洪都再次失守,落入陈友谅手中。面对邓愈的失守,朱元璋并未降罪,毕竟降将反叛出人意料。
洪都并未在陈友谅手中长久保留,很快便被徐达夺回。此后,朱元璋改派侄子朱文正担任洪都主将,邓愈则以副将身份辅佐。
至正二十三年夏天,陈友谅倾全国之力,率领六十万大军亲征,意图一举消灭朱元璋。陈友谅的大军兵临洪都城下,志在夺回这一军事重地,进而直取朱元璋的老巢应天。
朱元璋不在应天,他正带领一支军队前往安丰救援小明王韩林儿。徐达等将领也领兵在外作战,无法及时支援。朱文正和邓愈面临的只有坚守一条路可选。他们接到朱元璋的命令:誓死保卫洪都,等待大军来援!
于是,朱文正和邓愈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带领全军将士顽强坚守,抗击陈友谅大军。在这场激战中,洪都城墙多次被攻破。朱文正和邓愈一边作战一边修复城墙,攻守双方都踩着尸体作战,伤亡惨重。
当敌人突破城墙时,邓愈挺身而出,带领兵轮番压制敌军,将他们击退。朱文正和邓愈凭借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在极其悬殊的兵力对比下,坚守了整整八十五天。他们成功消耗了陈军的战斗力量和意志,终于等到朱元璋率军回援。陈友谅无奈撤围洪都,朱元璋获得战略性的胜利。
此战,邓愈的表现异常出色,足以弥补之前失守洪都的过失。他成功将功补过,赢得了朱元璋的赞誉和信任。这场战役充分展现了邓愈的军事才能和坚定意志,也进一步巩固了他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