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就中国水产品禁令向WTO提交文件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事件及其后续影响
一、事件背景与行动
近期,日本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交了一份书面文件,其内容引发了广泛关注。在背景是日本决定启动核污染水排海行动后,中国海关总署迅速响应,于2023年8月24日宣布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此举立即引起了日本的强烈反应。日本外务省在随后的日子里,通过WTO渠道表达了对中国这一措施的强烈不满。他们声称此举“完全不可接受”,并要求中方撤销相关措施。日本还基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要求中方就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展开磋商。
二、中国的管制措施与立场
中国海关总署的管制措施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以及WTO的相关规定采取的。中方强调,其目的是为了防范放射性污染风险,保护消费者的健康。中国在WTO正式通报这些紧急措施的也表达了对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行为的强烈担忧和对国际社会健康的关注。中国外交部与商务部也多次重申这些措施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和WTO规则,具有正当性、合理性和必要性。中方还批评日本无视国际社会的关切,单方面强行启动排海行为,并向全球转嫁核污染风险。对于WTO程序,中国一直支持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但也要求日本首先停止其错误行动并回应国际社会的质疑。
三、国际社会的反应与事件时间线
国际社会对日本的核污染水排海行为普遍存在担忧,许多国家已经采取了防范措施。中方强调,日本的行为缺乏先例和公认的处置标准,国际社会有权利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自事件发生后,时间线清晰地展示了各方的行动与反应:从日本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和中国宣布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开始,到日本向WTO提交书面文件和申请RCEP磋商,再到中国外交部、商务部的连续回应和重申立场。这一事件已经持续了数月之久,国际社会都在密切关注这一事件的进展和最终结果。
四、争议焦点
争议的核心在于双方对贸易措施的解释和立场存在分歧。日本主张认为中国的措施构成了“不合理的贸易限制”,违反了WTO规则;而中方则强调其措施是基于科学评估和预防原则进行的必要手段,完全符合SPS协定对成员方保护公众健康的授权。这一争议不仅关乎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更关乎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在此背景下,双方的立场和行动无疑将受到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