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妞花被案二审择期宣判
案件二审重大时间节点详解
一、二审开庭及后续进展
在2023年11月28日这一关键日子,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对余华英儿童案进行了二审开庭审理。被害人杨妞花也出庭参与了此次审理。在这一重要时刻,余华英当庭提交了新的证据,声称在2015年与男友共同生活期间并未犯罪,以此寻求轻判。这一请求被检方坚决驳回,检察院明确建议法院驳回上诉,维持一审的死刑判决。法院在慎重考虑后,宣布将择期宣判,未当庭作出裁定。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在2024年12月19日,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对重审后的二审案件进行了宣判,维持了死刑判决,并明确这是终审结果,余华英无权再次上诉。在宣判的那一刻,余华英流泪了,但令人遗憾的是,她始终未向受害者杨妞花道歉。
二、案件的争议焦点
关于这起案件,最大的争议焦点无疑是余华英的辩护理由。她提出自己是在他人的指使下才犯下罪行,且案发后长期未再犯罪等辩解。法院经过审理后认定,余华英是这起案件的主犯,其作案手段极其恶劣,导致多个家庭破碎。另一方面,杨妞花则明确表示不接受任何道歉,她坚持要求判处余华英死刑,并强调余华英的犯罪行为使其父母双亡、家庭破裂。
三、案件的后续发展
根据终审裁定,这起案件将进入最高人民法院的死刑复核程序,最终的执行需等待核准结果。对于杨妞花来说,这可能是她与余华英最后一次的交锋。她表示希望这是最后一次面对余华英,并计划携带判决书祭拜父母以告慰他们的亡魂。
四、案件的社会影响及标志性意义
这起案件因涉及17名儿童的失踪(后查明共涉及17名儿童),且余华英曾因犯罪服刑并隐瞒犯罪史,引发了公众对犯罪量刑及累犯问题的广泛关注。杨妞花通过长达十余年的寻亲行动,不仅推动了案件的侦破,更成为了打击儿童行动中的标志性案例。这起案件不仅仅是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更是一面镜子,反映出社会对犯罪的量刑及累犯问题的思考。也让我们看到了民间力量在推动社会公正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