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大臣上朝时手里拿的板子有什么作用?

奇闻趣事 2025-04-18 23:53www.kangaizheng.com童年趣事

今天,奇闻网的小编带来了一段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与大家共同分享。

在宋朝时期,大臣们手捧一种特殊的牌子,称之为笏板,又叫手板、玉板或朝板。这笏板不仅是官员们上朝时面见君主的必备之物,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宋朝,笏板在官员手中有着三大重要作用:记录重要的言论,担当礼仪角色,以及彰显官员的身份。

笏板这一物件,自古代以来就在多个朝代中广泛使用,是官员特别是高级官员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著名长篇小说《XX》(注:原文中的长篇小说名称被省略)中,有这样一句话:“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这生动地描绘了荣宁二府的世家大族景象,朝廷命官众多,朝笏堆积如山,几乎放满了床榻。

在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天子时,双手执笏,将其放在面前,遮住自己的面容,以此表示自己谦逊卑微。随着年代的演变,笏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起初,大臣们用手拿朝笏记录天子的命令或旨意,或者将要向天子上奏的话语记在笏板上,以免遗忘。在上朝时,皇帝可能会说一些非常重要的话,内容太多无法全部记住,笏板便成为了一个得力的助手。

除此之外,笏板还是一种礼仪的象征。大臣们在汇报工作时,必须双手举着笏板,挡住自己的面部。这样做是为了凸显皇帝的威严。在古代朝堂上,礼仪至关重要,大臣们一般不能直视皇上。这时,笏板就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了一种礼仪用具。通过挡住自己的脸,大臣们彰显了龙威,并在面见天子时眼睛望着笏板,表达了对天子的敬意。

可以说,笏板是古代大臣们的挡脸神器。它不仅是大臣们与皇帝沟通的工具,更是他们表达对皇帝尊重和敬畏之情的媒介。通过笏板,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古代官员的生活和工作情况,还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礼仪文化和君臣关系。

上一篇:音序表怎么读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