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被刺杀的时候,为何大殿外的侍卫不救驾

奇闻趣事 2025-04-19 00:23www.kangaizheng.com童年趣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的刺杀事件,那就是荆轲刺秦。很多人可能忽略了一个细节,那就是在刺杀过程中,荆轲紧追秦王,秦王则绕着柱子躲避。在大殿之上,虽然众多官员在场,但武士们却并未上前援助,这是为什么呢?

这并非因为他们无动于衷或是迂腐,而是因为秦法的森严。在秦国的规定下,没有秦王的召令,武士们是不能上殿的。这一细节背后,反映出了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之间的抉择。

若侍卫持兵器冲上大殿,成功将荆轲刺死,解救了秦王,这位侍卫会受到怎样的待遇呢?并不会受到奖赏,反而可能因违背秦法而被处以死刑,家人也可能受到牵连。尽管结果看似正义,但违背了秦法的程序,没有得到诏令就持兵上殿,这是司法程序的不正义。

那么,是否有可能秦王会因侍卫的救命之举而破例宽恕他呢?这几乎不可能。秦国法律的确立者商鞅,他制定的法律有一重要的原则——举国一法,法外无刑。这意味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会因为任何原因而赦免。执法不依功劳善举而赦免,也是秦法的原则之一。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无论侍卫的动机如何,取得了怎样的结果,都不能为其罪行辩护。

秦王也深知这一点。为了维护法律的权威,他不可能选择性地执法,赦免侍卫。在秦国,对执法官员“不作为”的惩罚是最重的,甚至可以涉及到三族。即使面临生死危机,侍卫们还是选择了遵守法律,没有上前救援。

这一事件也揭示出了秦国强大的源泉——法外无恩的法律原则。即使荆轲真的刺死了秦王,秦国仍然会按照法律推出下一位秦王,继续其高效的统治。混乱的政治无法匹敌秩序井然、依靠法治的政体。在秦法的威慑下,国家机器不会因为个别事件而瘫痪,依然会高效运转。这种依靠法治而非人治的理念,是秦国强大的根本所在。

上一篇:3岁丧母10岁丧父,和珅的年少时期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