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从三品降到正四品,为何还很开心?
在古代中国,都察院是朝廷中负责监察的机构,其职位设置严谨,层次分明。据《职官志》记载,都察院设有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除此之外,还有十三道监察御史,共计一百余人,以及其他诸多辅助机构。职位降低在古代并不被看好,被视为一种惩罚。但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从三品降职到四品,让人欢喜,那就是从光禄太仆卿降职到佥都御史。
光禄太仆卿这一职位看似尊贵,实则是苦差事。作为负责祭祀、国宴和大小会议的召开的重要官员,需要伺候宫中一众人的日常生活和各种大型宴会策划。工作繁重且受气,一旦出现问题或不合各位皇亲国戚的胃口,极有可能遭受责骂甚至更严厉的惩罚。虽然官居三品,但这一职位并不被看好。
相比之下,佥都御史虽然是四品官员,却是皇帝的心腹。作为督察院的职位,佥都御史可以统领整个部门,直属领导是皇帝。这个部门的工作性质特殊,可以弹劾一切不合理的事情,官阶不高但权利很大。佥都御史的职责范围广泛,除了负责皇城中的事物,还包括地府的巡查。他们被派到各地进行监督调查,一旦发现问题可以直接上报。这个职位的权利很大,是皇帝的眼线。
从三品的光禄太仆卿降职到四品的佥都御史,虽然官阶降低,但实际上是从一个繁琐且容易出错的职位降到了一个权利极大的职位。这就是为什么当时的三品大员光禄太仆卿降职到四品佥都御史时,非但不生气还很开心的原因。佥都御史职位的重要性足以说明皇帝对这个官员的人品的信任,这也是这个职位的特点和魅力所在。
古代中国的官职体系虽然复杂,但每个职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重要性。佥都御史这一职位虽然官阶不高,但其权利极大,是皇帝的心腹。从其他职位降到佥都御史,也是一种值得欢喜的降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