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分榜、大礼议、三王并立之争,明代朝野为什么会起这么大的争

奇闻趣事 2025-04-21 11:38www.kangaizheng.com童年趣事

对于那些对明史怀有浓厚兴趣的朋友们,奇闻网的小编特地带来了一篇文章,以供大家参考。

明朝的廷争之激烈,无需过多的描绘和渲染。从国初的南北分榜之争、都燕论开廷争之滥觞,到中期的谏武宗南巡、大礼议,再到后期的争三王并立,甚至在朝危机之时还要议迁都并争论“君王死社稷”。明亡之后,遗臣如王夫之、黄宗羲等人对明代的政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王夫之更是直接批评明臣多意气之争,士气激奋。那么,明代朝野为何会有如此激烈的争执呢?

明太祖朱元璋对上书陈言是持鼓励态度的。这一点可以从太祖的《卧碑文》和《大明律·礼律·上书陈言》中得以证实。这一鼓励的态度,使得明代的言路相对开放,为廷争提供了基础。

明代的六科之制为争论提供了制度保障。六科制度使得廷争不是无意义的争执,而是真的可以影响朝堂决策。孟森先生曾指出,在明代,“不经科钞令部再覆,则虽奉旨无效……士大夫虽或触仵,终必有践此职者。”这一制度确保了明代士大夫在廷争中的权威地位。

从思想氛围的角度来看,明代士大夫将廷争视为一种标杆。如王夫之的《宋论》中所说:“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这是对明亡的反思,明代士大夫有着强烈的师儒自我认同。他们本着一种匡扶天下的志愿,对朝堂的大争论如谏武宗、谏世宗、谏神宗等,都让人感受到一种君臣意气之争的感觉。士大夫们为了天下的责任,不惜犯颜天子,这也许是明代廷争激烈的心理因素。

明代的廷争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太祖的鼓励,到六科制度的保障,再到士大夫们的师儒自我认同,都为廷争提供了动力。而明代朝堂的大争论,如谏武宗、谏世宗等,都体现了士大夫们为了天下责任不惜犯颜天子的精神,这也是明代廷争激烈的心理因素。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