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知既生瑜何生亮,那后面一句是什么?
谈到人们口中的传奇故事,奇闻网的小编忍不住要为各位分享一位历史人物的精彩故事。
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情节,即周瑜被诸葛亮以智谋击败,最终因感叹“既生瑜,何生亮?”而吐血身亡。这一情节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话,诸葛亮也因此被塑造成了一位近乎神的存在。鲁迅曾对罗贯中所描绘的诸葛亮评价道:“多智而近妖”。
真实的历史是否如此呢?事实上,小说中诸葛亮的许多军事胜利,如“借东风”、“智激周瑜”等,都是虚构的。那么,真正的周瑜又是怎样的呢?
鲜为人知的是,“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背后还有一句,“君未归,孤何安!”。笔者认为,这句话更能够体现出周瑜的博大胸襟和智谋。
从陈寿的《三国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周瑜的真实面貌。陈寿对周瑜的评价极高,称他“英隽异才”、“长壮有姿貌”、“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等。更重要的是,周瑜的心胸“性度恢廊”,也就是说,他是一个无论相貌还是内在品质都非常完美的人,且心胸豁达,人格魅力非凡。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是在攻打荆州的路上离世,而实际历史中的周瑜,则是在从东吴都城返回江陵的途中病逝。据陈寿的《三国志》记载,周瑜曾筹划攻取益州,并与孙权密谋。他的计划是,与奋威将军孙瑜一起攻取蜀地,得到蜀地后再与孙权结盟。他留下孙瑜固守蜀地,自己则与孙权据守襄阳以对抗曹操。这样北方的图谋也可实现。
周瑜的这一计策与诸葛亮后来的“空城计”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得到了孙权的认可。就在周瑜准备实施这一伟大计划时,不幸在半路上病重,最终在巴丘离世,享年仅35岁。他的英年早逝,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损失。
周瑜是一位智勇双全、心胸豁达的杰出人物,他的故事和传奇将永远被人们铭记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