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奇葩官职:位列一品却还不如知县
欢迎来到奇闻网,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述一个关于古代官职的奇妙故事,相信你们一定会对此感到兴趣。
在古代中国,有些官职虽然听起来相似,但实际上却有着天壤之别。就像左都御史和右都御史,听起来只是左右之分,但实际上左都御史的权利要比右都御史大得多。今天我们要重点介绍的,是一个听起来与总督相似,但实权却甚至可能连知府都比不过的官职。
总督,听起来是个很大的官职,像湖广总督、两广总督等等,许多人都曾担此重任,如张之洞。总督实际上是某个相对自主区域的最高行政长官,官阶为正二品,有时通过兼任,官衔可以升至从一品。总督不仅掌管多个省份的政务,还兼管军务和经济。
相比之下,提督这个名称听起来与总督相似,但权利却大相径庭。提督的全称是提督军务总兵官,是一个武职官名。在清朝年间,全国只有十二个陆路提督和水路三个提督。这些提督在水陆区域都有管辖权,但只能管辖一个或两个省份,比起总督来可是小巫见大巫。而且,提督处处受制于总督,甚至地方提督连知府都不如。知府虽然官阶较低,但却是可以秘密上报违法行为的官员。而提督则不同,即使受了委屈也无法直接告诉皇帝。在官员考核时,即使是如此高级别的官员也需要接受比自己级别低的人的考察,可谓憋屈至极。那么,提督究竟是做什么的呢?其实他们主要负责管辖陆路或水路的官兵。虽然初时权力较大,但后期由于权力过大被皇帝忌讳,逐渐失去了实权,变成了闲职。例如九门提督,听起来职位很高,但实际上只是一个看门的大爷。他们负责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等琐碎事务。虽然他们保护皇帝的责任使他们看起来权力很大,但实际上却是明升暗降,没有实权。这一切都是为了皇权的稳固和皇权至上的原则。古代的官职制度真是充满了丰富的故事和深刻的内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