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引起的咳嗽怎么办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因,其独特的黏附机制使其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具有天然耐药性。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感染与年龄和机体免疫状态息息相关。婴幼儿时期以轻症或亚临床感染为主,而在学龄前期和学龄期,肺炎支原体的感染率更是高达7%-30%。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可能呈现自限性过程。但重症和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也不容忽视。其中,咳嗽和发热是主要症状。咳嗽发生率高达80%-100%,以持续干咳为主,部分患儿可能出现类百日咳样咳嗽,后期可能伴有白色或黄色黏痰,部分患儿还会出现喘息。约44.4%的患儿会出现发热,其中88.5%出现高热,并可能出现气急缺氧的症状。
在中医认识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程可分为初期、极期、恢复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症状表现,如初期的风热闭肺证候群、极期的痰热闭肺证候群等。针对不同症状,中医治疗采用内外合治综合方案,包括中药辨证口服、外治疗法及静脉滴注治疗。
对于轻症肺炎支原体肺炎,西医建议以阿奇霉素为首选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一线药物。治疗可采用口服阿奇霉素或替代药物如克拉霉素、红霉素等。我国指南推荐疗程平均为10-14天。同时可根据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给予退热、止咳、祛痰、平喘等对症治疗。
中医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时,会根据不同的证候群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风热闭肺证治以清肺开闭,选用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痰热闭肺证治以清热化痰、开肺定喘,常用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湿热闭肺证治以清热利湿、开肺定喘;阴虚肺热证恢复期多见,治以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肺炎支原体肺炎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免疫状态、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进行个性化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更有效地缓解病情,提高治愈率。在中医理论中,肺脾气虚证在恢复期尤为常见,此时的治疗以补肺健脾、益气化痰为主。常用的药物如玉屏风散,其药效经过加减化裁,更加贴合病症。中成药玉屏风滴丸(颗粒)是此疗法的一种便捷选择。
中医特色的外治疗法独具一格,其中包括中药敷背法,也被称为“塌渍法”,此法相当于透皮给药,能够实现内病外治的目的。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特别是肺部啰音较多、片影难以吸收的患儿,此法大有裨益。常用的外敷药物有大黄、芒硝等,它们组成的敷胸散,在敷于啰音密集及片影处时,能有效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
拔罐法,古老的“角法”,在肺部啰音较多、咳嗽较重的患儿中广泛应用。选取的风门、大椎、肺俞等穴位,都是此法的关键。
还有中药中频离子导入,适用于肺部啰音较多及痰量多的患儿。
对于重症及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西医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对于不能耐受此类药物的患者,可以选择米诺环素或多西环素。对于骨骼发育成熟的青少年,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是可选的口服药物。但使用这些药物前,必须评估利弊与风险,并取得家长同意。
糖皮质激素是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或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重要选择之一。中医在治疗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时,常见毒热闭肺证,治疗以清热解毒、泻肺开闭为主。对于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多采用扶正祛邪的方法,即益气养阴,同时祛痰化浊、解毒通络。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显著。采用综合方案,结合现代医学、网络药理学技术,能更深入地揭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并探讨中医药的防治药效机制。规范中西医临床护理工作,形成预防调护建议,实现全方位管理,是当下医疗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