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不义必自毙,郑庄公为什么要等弟弟公开造反后再下手
郑庄公,春秋第一豪杰,面对亲弟弟太叔段的嚣张跋扈,他的决策却是静待时机。究竟是何原因让他选择了这种策略呢?接下来,奇闻网将为您揭晓背后的故事。
故事源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在春秋初年,国君的妻子对长子寤生心存厌恶,偏爱小儿子段。当寤生(即郑庄公)继位后,武姜与段密谋篡权。于是,段在武姜的支持下肆无忌惮地扩张势力,成为权势滔天的太叔段。许多忠诚于国家的大臣无法忍受这种行为,纷纷建议郑庄公铲除太叔段。郑庄公却淡定地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这一等待,便是数年。在郑庄公二十二年(前722年),自认为万事俱备的太叔段公然起兵造反,结果却被早有准备的郑庄公一举击败。那么,郑庄公为何一定要等到弟弟公开造反后才动手呢?
这背后,涉及到西周时期的礼乐文化和宗法制度。在春秋初期,这些制度仍有深远影响。国人贵族非常重视孝道与悌道。郑庄公面临的困境在于,他的亲生母亲和弟弟是他的最大政敌。
如果郑庄公在刚刚继位就急于铲除弟弟和母亲,必将引发国人贵族的非议,甚至离心离德。在当时的中央集权尚不强大的背景下,这种离心离德将严重威胁郑庄公的君位,对郑国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郑庄公是春秋乱世的英雄人物,他的目标是让郑国成为诸侯之首。他不仅要消除内部威胁太叔段,还要确保没有后遗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郑庄公选择了纵容甚至鼓励太叔段的跋扈行为,让他被国人所怨恨。通过这样的策略,太叔段走上了不归路。最终,太叔段成为不忠不孝不悌的代表,郑庄公毫无后顾之忧地解决了郑国的最大内患。
这一策略的运用,既展现了郑庄公的智谋与决断,也揭示了春秋时期的复杂政治斗争。他的决策对于后世君主处理类似问题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中国世界之最
- 多行不义必自毙,郑庄公为什么要等弟弟公开造反
- 古代碎银子是如何产生的 碎银的定价又有什么标
- 赵云是五虎上将之一 为什么刘备临死前会说赵云
- 项羽为何不过江东他的死竟然和虞姬有关系
- 历史上有马尔泰若曦这个人吗?她的历史原型是
- 借呗上征信吗
- 穆弘本是一个富户,他为什么要上梁山呢?
- 盘点史上最能装的人,除了勾践你还知道谁?第
- 孙坚战死襄阳,孙策平定江东,孙权在干什么?
- 鬼书是什么装备
- 只当了一个月皇帝的朱常洛,他的陵寝是何时完
- 清朝发展历史,这些事件你不得不知,看完就知
- 清朝时期的公主和格格谁的地位高 两者之间的区
- 丰绅殷德逃过死劫,真的是因为驸马身份吗?还
- 古代清朝时期的贝勒是什么职位?怎么获得这个
- 中外各国都仍然延续了很多禁忌文化,至今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