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毒不食子古代亡国之君为何临死杀妻儿
古代帝王在亡国之际,为何会选择在临死之际杀死自己的妻儿?这种行为,在传统观念中,有违人伦常情,因为动物都知道保护幼子,何况人类。但在历史中,这种现象却真实存在,尤其在那些争夺权力或失去权力的时刻,亡国之君的“食子”行为尤为触目惊心。
以蜀汉的亡国为例,后主刘禅投降,而北地王刘谌则坚决不降。在无法扭转的亡国命运下,他在祭奠先帝的昭烈庙内,先杀死妻子和儿女,然后自杀。类似的悲剧还发生在“大西”的身上,他在失去川地、放弃成都之际,甚至杀掉了自己的妻妾和幼子。
这些亡君在临死之际“食子”的行为,究竟出于何种心态?他们可能出于一种殉葬心态,认为这是自己的财产,生死相随。更大的可能是出于恐惧。因为一旦沦为失败者,他们和普通人一样,充满了恐惧。
中国封建社会的刑罚都非常残忍,如车裂、凌迟、腰斩、绞杀等。这些刑罚的存在,让亡国之君的后代也面临着“非人”的待遇。这种恐惧使得亡国之君选择杀死自己的妻儿,避免他们遭受残酷的刑罚。
我曾参观过北京“东岳庙”和传说中的洪洞县衙牢房,那些地方让我理解了古代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奴顺,也让我明白了亡国之君“食子”的原因——他们对残酷刑罚的恐惧。
亡国之君的“食子”行为,还包含着复仇的心态。他们希望以同样的手段来惩罚敌人。例如张献忠杀亲骨肉不杀干儿子、杀女不杀子,就是希望在日后以同样的残酷手段来对付敌人。这是一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复仇心理。
亡国之君在临死之际杀死自己的妻儿,是出于恐惧、复仇心态以及对残酷刑罚的恐惧。这种行为是他们在特定环境下的无奈选择,也是他们试图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这种行为无疑也是对人性的极大考验和扭曲,让人深感历史的残酷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