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的诗意与情怀
《赋得古原草送别》不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更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首诗以古原野草为意象,赞颂了生命的顽强,同时抒发了深深的送别之情。让我们一同领略这首诗的深邃意境与丰富情感。
一、诗的内容与注释
离离原上草,展现的是青草茂盛的景象。一岁一枯荣,则描绘了岁月更迭,生命不断循环的轮回之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不仅表现了野草的坚韧生命力,更是被广大引用,象征着逆境中的重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绘了草香蔓延、绿意连天的壮丽景象,将空间意境拓展至无限。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则以草茂寄寓离愁,表达了送别时的深情厚意。
二、核心主题与艺术手法
1. 生命礼赞:诗的前四句重点描绘了野草的枯荣循环,以烈火难毁草根、春风催发新绿为象征,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韧性。
2. 送别之情:后四句则通过苍茫的景象,将自然与离别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深深的送别之情。
3. 赋得体特色:全诗紧扣“古原草”命题,结构严谨,对仗工整。不仅咏物,更抒怀,展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独特魅力。
三、创作背景与影响
此诗为白居易16岁应考时所写,按照科举“赋得体”的要求而成。诗中“野火”二句被广泛引用,成为逆境重生的象征,赋予了全诗更深的哲理意义。在结构上,前四句侧重于时间维度的生命力展现,后四句则转向空间维度的离别场景描述,形成了浑融的意境。
四、版本与传播
这首诗在传播过程中,小学课本常截取前四句,题为《草》。完整的八句诗更能够体现情景交融的艺术高度,被誉为“赋得体绝唱”。这首诗以其生动的意象、深刻的情感、独特的手法,深深打动了读者,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瑰宝。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古原野草为意象,赞颂了生命的顽强,抒发了深深的送别之情。通过深入这首诗的内容、主题、创作背景和传播历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白居易的诗歌艺术和他的深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