嚣张跋扈的鳌拜,为何会怕文官索尼?
在顺治帝驾崩,康熙年幼继位的那个特殊时期,朝廷中的权力格局充满了复杂与微妙。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一下,为何在诸多权臣中,鳌拜对索尼心生敬畏。
话说1661年,年仅八岁的康熙在父亲顺治帝的庇护下登基,年号康熙。那时,朝廷的四辅臣格局已经形成,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便是鳌拜。鳌拜跋扈的名声在外,连新君康熙都不放在眼里。这位权倾朝野的武将,却对另一位辅臣索尼心怀恐惧。这其中究竟有何缘由呢?
鳌拜,出身将门,以其出众的武艺和忠诚的心,为皇太极征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他被誉为“满洲第一勇士”,深得皇太极的信任。在皇太极去世后,鳌拜坚定支持福临继位,因此深得顺治的宠信。而索尼则出身满洲名门正黄旗,家中世代为官,其父曾是朝中重臣。索尼仕途走的是文官路线,与鳌拜的武将身份截然不同。他对满文、蒙古文和汉字都精通,因此深受皇太极的器重。
在这两大权臣的对比中,我们会发现他们都有拥立之功,都深得顺治的信任,且都手握重权。为何鳌拜会害怕索尼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索尼虽为文官,但在朝廷中的威望和影响力不容小觑。他得到的官员支持远超鳌拜。在当时皇权专制的背景下,这种支持无疑为索尼增添了重要。
索尼与皇室的亲近关系也是他的一大优势。从康熙娶了索尼家族的人为皇后起,索尼与孝庄结盟,与皇室的亲近关系使他在朝廷中的地位更加稳固。
索尼的沉稳与鳌拜的专横形成鲜明对比。索尼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轻易表露态度,这种深沉的性格让鳌拜对他捉摸不透,不知道他打的什么算盘。
索尼的威望、影响力、与皇室的亲近关系以及他本人的深沉性格,都让鳌拜对他心生敬畏。鳌拜虽然跋扈,但在索尼面前还是有所收敛。索尼去世后,鳌拜开始独揽大权,最终走向了与皇帝对抗的道路。这也为康熙亲政后铲除鳌拜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