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中小学教师被要求寒假值班
多地中小学教师寒假值班现象
一、现象初探
近年来,在寒假和暑假期间,多地中小学出现了一个普遍现象:教师们被安排轮流值班。这些值班教师的工作内容包括巡查校园、检查安全隐患、拍照打卡等。部分学校甚至要求他们在值班期间接听特定的电话,并遵循固定的应答话术。尽管教育局对外宣称“无强制要求”,但各学校在实际操作中大多自行安排了值班计划。
二、值班内容细究
核心任务:
教师们需对校园的重点区域进行巡逻,如操场、教室、热水房等,确保这些区域无外来人员以及存在的安全隐患。他们还需要对巡逻情况进行拍照记录,并上传至工作群,部分学校还要求进行拼图打卡。
附加行政任务:
除了上述的核心任务,寒假的教师们还需要参与各类会议、撰写报告、完成“学习强国”的积分考核等非教学事务。这些任务让教师们在假期里难以得到真正的休息。
三、争议之声
1. 必要性之辩:
多数学校已经配备了专职的保安人员,教师的值班行为被质疑为“形式主义”。尤其在与银行、珠宝店等需要专业安保的场所对比之下,这种质疑更加明显。教师们普遍认为,假期是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值班无疑加重了他们的负担,且似乎并无实质意义。
2. 责任与利益之惑:
过去,值班补贴多为领导或中层干部领取,但近期这一补贴被取消,改为全员轮流值班,引发了公平性的质疑。部分学校似乎将假期的安全责任转移给了教师,而不是去完善日常的管理机制。
四、专家观点解读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储朝晖指出,这一现象折射出中小学管理体制的深层次问题。他认为,学校被定位为“行政部门下属机构”,因此被迫执行形式化的指令。他建议推动管理改革,让学校回归其作为“专业教育机构”的定位,并减少行政干预。
五、相关回应与思考
部分地方教育局回应称,他们仅要求学校在假期“有人值守”,具体的值守安排则由学校自行决定。许多教师反映,在实际操作中,这常常演变为全员轮流值班。
寒假教师值班的争议,其本质在于行政化管理与教育专业化需求的冲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体制层面入手,减少形式主义的任务,同时优化校园的安全管理机制,以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我们也应该尊重和理解教师在假期中希望与家人团聚的诉求,合理安排值班计划,避免给教师带来不必要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