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的将领为什么打不过起义军 甚至还要抓百姓来邀功呢
深入了解元末时期的混乱局面,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奇闻网的小编为您介绍之下,让我们共同回溯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末年,吏治败坏,苛捐杂税如同山雨欲来之势,全国税额竟较元初激增了二十倍。大批蒙古贵族争抢土地,使得农民的生活雪上加霜。中原地区灾荒连连,百姓流离失所,黄河的泛滥更是给沿河地区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生活岌岌可危。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场农民大起义如燎原之火般燃烧起来。人们决定与命运抗争,寻求一线生机。至正十一年(1351),元朝征发15万人治理黄河,同时派兵镇压。监督修河的官吏贪污作弊,克扣民工食钱,使得民工挨饿受冻,群情激愤。北方首领及其教友刘福通等趁此良机,发动起义。义军头裹红巾,人称红巾军。
《明史》记载,定远人郭子兴与起义军领袖孙德崖等在濠州起兵反抗。元将彻里不花惧怕起义军势力,不敢正面攻之,却以俘虏良民邀功请赏。这位彻里不花名义上是要剿灭农民军,但其行为却令人费解。他利用民众对元朝的不满,顺势而为,将矛头指向普通百姓。他抓散养的牲口冒充起义军物资,不杀起义军,却专门屠杀百姓,拿百姓的人头冒领军功。这种行为加剧了社会危机,激起了民众的抵抗情绪,使本可能支持元朝的人也被迫加入农民起义军反抗元朝。
彻里不花的做法暴露出了元朝官场的腐败和虚伪。战争有战争的说法,官场有官场的规则,这些官僚主义作风使得王朝岌岌可危。民众的不满和反抗情绪日益高涨,最终导致了王朝的覆灭。
元末时期的历史是一段充满英雄传奇、波澜壮阔的时代。农民起义、官场腐败、社会危机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这个时代的独特风貌。彻里不花的做法虽然令人不齿,但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一些普遍问题。回顾历史,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教训,警醒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