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小鸡技术
一、自然孵化技术
在孵化之路上,母鸡的选择是第一步。我们优先选择抱窝性强的品种,如乌骨鸡和交趾鸡等。这些母鸡在孵化期间会展现出持续待在窝中、对靠近者发出警告声等行为特征。她们的这些行为,正是我们评判其孵化能力的重要依据。
种蛋的处理也是孵化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们主要选择1周内的新鲜受精蛋,这些蛋的蛋壳无裂缝,形状正常,蛋形指数在0.72-0.76之间。过大、过小或畸形的种蛋都会被我们剔除。
孵化环境需要安静并避光,以便母鸡能更好地履行她的孵化职责。在巢内,我们会铺垫干草或棉絮来保持温度。母鸡的体温(约37.5-38.5℃)将为我们维持恒定的孵化温度。在这个自然的孵化过程中,我们无需进行额外的温度控制,只需确保良好的通风。
整个孵化周期大约需要21天。在这期间,母鸡会自动翻蛋、调节温湿度,一旦有雏鸡破壳而出,她们会立即将其转移到育雏区。
二、人工孵化技术
对于人工孵化,种蛋的预处理是第一步。在入孵前,我们需要对种蛋进行消毒,可以使用0.1%新洁尔灭溶液喷洒或甲醛熏蒸法。对于保存超过14天的种蛋,我们还需要进行预热,以恢复其胚胎活性。
孵化条件的控制是人工孵化的核心。温度、湿度和通风都是关键因素。在不同的孵化阶段,我们需要对温度进行精细的调整。例如,在第1-18天,温度应保持在37.8℃,而在第19-21天,温度则应调整为37.3-37.5℃。湿度的控制也同样重要,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对孵化造成不良影响。孵化箱需要开小孔以保证氧气的供应,防止二氧化碳的积聚。
在操作管理方面,我们需要定期进行翻蛋、凉蛋和照蛋检查。翻蛋可以确保胚胎受热均匀,凉蛋则可以帮助调节孵化箱内的温度。通过照蛋检查,我们可以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并剔除未受精或死胚蛋。
当雏鸡开始破壳时,我们需要进行出雏管理。在破壳高峰期,我们会集中捡雏。对于脐带未吸收完全的雏鸡,我们会将其留在孵化箱内,并适当提高温度以辅助其出壳。出壳后24小时内,我们会完成马立克疫苗接种,然后尽快将雏鸡转移到育雏舍。
三、注意事项
在进行孵化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关键事项。设备选择非常重要。我们可以选择自制泡沫箱或专业孵化器,但无论选择哪种设备,都需要具备温度、湿度自动调控功能。在遇到设备故障或停电等突发情况时,我们需要有应急处理措施,例如使用热水袋、煤油灯等临时热源来维持温度。我们还需要注意弱雏的判定和处理。如果21.5天后仍有雏鸡未出壳,那么这些雏鸡可能被视为弱雏,需要单独处理。孵化周期受气温影响,正常条件下全程需19-21天,气温较高或较低时可能会有所提前或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