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步
一、作者与创作背景概述
莫怀戚(1951-2014),这位来自重庆的当代作家,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敏锐的人文观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遗产。其中,《散步》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985年。这部作品的创作灵感源于作者与美籍汉学家的对话,他深感中国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远超西方,这种体会激发了他通过平凡的家庭事件来展现民族文化特质的创作冲动。
二、文章结构与内容
《散步》以初春的田野为背景,讲述了一家四口的散步经历。文章以“我”的第一人称视角展开,从劝母亲外出散步开始,到一家人在田野中的和谐散步,再到面临的分歧与解决,每一个细节都饱含深情。文章中的环境描写,如初春的田野、新绿、绿芽、水泡等意象,不仅展现了生命的复苏与希望,也象征着母亲熬过严冬后的新生。
三、主题思想
《散步》所传递的主题思想深刻而丰富。文章通过“走大路还是小路”的选择,展现了中年一代对老人和孩子的双重责任,传递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背起母亲和儿子”的细节,不仅体现了中年人承载家庭重担的使命感,还升华到对“整个世界”的哲思。文章通过平凡生活场景,展现了人性之美,深刻挖掘了家庭与社会道德的传承。
四、写作特色分析
莫怀戚的写作特色在《散步》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文章采用平实细腻的语言风格,通过日常对话和细节刻画人物性格与情感。对称句式在文章中的运用,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增强了节奏感和情感张力。莫怀戚还运用了象征手法,如初春景象象征生命轮回,结尾“背起整个世界”象征责任与爱的延续。在结构设计上,文章层层递进,从散步的轻松到分歧的严肃,最终以和谐收尾,突出了主题的升华。
五、教学和学习要点
对于《散步》的教学和学习,重点在于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如“熬”“各得其所”“粼粼”等词语的深层含义。要结合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家庭中“尊老”与“爱幼”的平衡,理解并体会亲情与生命哲理。学习通过小事表达大主题的“以小见大”手法,也是的重要学习点。《散步》以简约的文字构建了丰富的意蕴,是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课文,也是理解亲情与生命哲理的文学范本。
《散步》是一部充满情感与哲理的文学作品,通过莫怀戚独特的写作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思想,让我们深刻理解了亲情、责任、生命感悟等人类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