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之谜:秦始皇陵里是否有水银海
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兵马俑,承载着无数未解之谜。这位供职于江苏省国土厅的作者,对秦俑的归属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他的专着挑战了学界一些主流观点,试图证明兵马俑与并无直接联系。
关于兵马俑的谜团中,最为引人关注的就是封土中的汞异常现象。在1983年的研究中,有文章指出秦始皇陵封土中的汞含量异常,进而推测这是来自地宫中的水银,象征着江河大海。这一发现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被视为地宫建设超越时空界限的证据。
也有许多专家和学者对此表示质疑。他们提出了几个关键的外部汞污染可能性,包括周边工厂的废水废气、农作物使用的含汞农药,以及骊山开山工程中使用过的含汞起爆剂。这些可能性都被指出可能会对秦始皇陵封土产生汞污染。《临潼县志》和《陕西省志》也提供了证据,说明历史上确实存在汞污染的问题。
除了汞污染的问题,还有人对秦始皇陵地宫中是否真的存在大量水银表示怀疑。他们指出,如果地宫真的集中埋藏着大量水银,那么历史上应该会有汞污染引起的病史资料。这方面的记载一直是空白。地壳和土壤中汞的平均含量并不高,因此封土堆土壤汞量的测定结果并不能简单地推导出封土汞含量严重超标。
有人进一步质疑,如果秦始皇陵地宫中真的有13000多吨水银,那么这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呢?史书记载,四川的涪陵汞矿是历史上出产水银的著名矿点,但即使将整个矿山的产量都用于秦始皇陵,也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另一方面,如果地宫中真的有这么多水银,那么封土堆表面的汞含量可能会达到一个惊人的数值。即使将需求降低至200吨,也需要130多年的持续生产。
这些问题都使得兵马俑和秦始皇陵的谜团更加扑朔迷离。是科技的新发现,还是历史的误解?是地宫的神秘,还是现实的污染?这些问题都等待着我们去解答。这个古代文明的瑰宝,依然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着我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