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为什么会将皇位传给宋太祖的后人呢?
在公元建炎元年六月十三日(即公元1127年7月23日),宋高宗的妃子在南京(今河南商丘)诞下一子,这是高宗的第一子,一出生便备受宠爱,被寄予厚望,后来更被立为皇太子。命运弄人,到了建炎三年,这个幼小的生命因病早逝。此后,由于金军的连年追捕,宋高宗在长期的逃亡生活中丧失了生育能力。面对继承人的问题,他不得不选择收养儿子。
最终,宋高宗赵构选择了次子赵德芳的六世孙赵昚作为养子。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赵昚被立为皇太子,同年,宋高宗让位给他。这标志着近百年后,皇位的传承回到了宋太祖一脉。
那么,为何宋高宗赵构会选择舍近求远,选择宋太祖的后人继位呢?这背后隐藏着多重原因。从当时实际情况来看,宋高宗的近支已经被连根拔起,其他太宗后人也早已与他出了五服。选择太祖后人继位,可以在朝野上下赢得广泛的好名声。毕竟,面对金军的追捕和朝廷的压力,这样的选择既合乎情理也合乎法理。
民间对于宋太宗继位以及宋太祖二子离奇死亡的事情议论纷纷,长期形成的民间舆论和传闻使得很多人认为宋高宗应该选择宋太祖一脉作为继承人。在这种情况下,宋高宗选择了太祖后人,此举赢得了众多民众和朝臣的赞美。比起有近支继承权的宗室子弟,选择本来没有机会继位的太祖一脉,既能亲自确认其人品如何,又能使其大为感激。宋高宗需要的是一个能够真心实意效忠的继承人,而不仅仅是血缘上的联系。
虽然面临通过谈判召回近亲侄子的可能性,但宋高宗并没有这样做。他深知一旦打开这个口子,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和争议。他选择了太祖后人作为继承人选。这样的选择不仅为他赢得了声誉和民心,还使他得以安享晚年。事实上,宋孝宗继位后,对宋高宗极为孝顺,二人相处融洽。宋高宗做了二十多年太上皇,以81岁高龄逝世,相比其父亲和哥哥的凄凉晚景,他的晚年生活可谓幸福安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