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小盗龙见证大陆分离

孤独小盗龙
如果问哪类恐龙是晚白垩世的统治者,大部分古生物爱好者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霸王龙。这个答案只回答对了一半,因为在北半球的劳亚大陆,霸王龙科(Tyrannosauridae)恐龙确实是当地最主要的大型肉食恐龙,在南半球,占据统治地位的确实一类恐龙,古生物学家称为阿贝力龙超科(Abelisauroidea)。
美国加利福尼亚博物馆的A.A. Farke和丹佛自然科学博物馆的J.J.W. Sertich在马达加斯加的新发现,有助于人们了解鲜为人知的阿贝力龙超科恐龙以及马达加斯加和印度在何时发生分离。
2007年到2010年,古生物学家在马达加斯加最北部的Antsiranana进行挖掘,其中一些细小的化石引起了古生物学家A.A. Farke和J.J.W. Sertich的兴趣。这些化石仅包括部分颈椎、背椎和背肋,古生物学家根据其颈椎椎体前关节面、副突(parapophyses)、副凹(pleurocoel)和气孔形态推测其属于阿贝力龙超科恐龙。
A.A. Farke和J.J.W. Sertich将这种新的阿贝力龙超科恐龙命名为孤独小盗龙(Dahalokely tokana),其名称来自于马达加斯加当地的土著语言。孤独小盗龙的属名Dahalokely意为“小型盗贼”,理由是其体长仅有3.5米,小于大部分阿贝力龙超科恐龙;而种名意为“孤独的”,则是指白垩纪的马达加斯加和其他大陆相距遥远,当地的恐龙是一群孤独的居民。孤独小盗龙发现以前,古生物学家对于马达加斯加的恐龙的主要认识来自于Maevarano组,这一地层形成于7000万年前的Maastrichtian期,而这一时期马达加斯加已经和印度分离,称为彻底的孤立的岛屿。
而孤独小盗龙则产于Ambolafotsy组,这一地层形成于9000万年前的Turonian期。地质学家认为马达加斯加和印度是在8800万年前分离的,孤独小盗龙可能不仅和马达加斯加,而且和印度的恐龙也存在演化上的联系。
虽然孤独小盗龙的化石具有马达加斯加恐龙和印度恐龙的特征,A.A. Farke和J.J.W. Sertich认为目前发现的孤独小盗龙化石还比较破碎,需要更多的化石才能最终确定孤独小盗龙的演化地位。
目前,这份研究报告已经发表在国际著名科技期刊《PLoS ONE》上
十大未解之谜
- 大学录取分数_大学录取分数2025
- 杭州市中医院妇科 杭州市中医院妇科专家哪个好
- dnf怎么学技能dnf如何学技能
- 手相婚姻线大全图解 婚姻线也是爱情线
- 五菱宏光mini 五菱宏光mini四门版价格
- 北斗手机定位 北斗手机定位系统破解版V2.0安卓版
- 九把刀承认与女记者开房 给女友送餐求谅解
- app开发软件工具 app软件开发工具排名
- 惠氏奶粉真假惠氏奶粉怎么查询真假
- 杜月笙传奇 杜月笙传奇人生
- 福建母子5人在纽约被杀嫌犯是丈夫表弟
- 冒死盗拍曝光某地下夜店脱衣舞女任人狂摸进行
- makiyo是谁 makiyo个人资料
- 广西校花 广西校花失踪事件
- lol克隆大作战(lol克隆大作战强势英雄)
- 宋祖儿《忘不了餐厅》今日收官 团宠副店长高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