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充电宝1小时10元
一、共享充电宝价格现状
如今,景区高价共享充电宝已成为普遍现象。从天津某景区的“×借”充电宝到杭州西湖景区的街电、怪兽充电等品牌,收费高达10元/小时。更令人惊讶的是,部分区域甚至出现了“超1秒按半小时”的计费规则,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了使用成本。回想共享充电宝刚刚兴起之时,其定价多为1元/小时,然而近年来,价格普遍上涨至3-4元/小时,景区等特殊场景涨幅更为显著。以西湖景区为例,24小时封顶价已从20元涨至30元。
二、共享充电宝价格的争议焦点
面对共享充电宝的高价收费,公众存在诸多疑虑和争议。计费规则不透明成为一大问题。部分品牌存在“捆绑销售”“频繁弹窗诱导消费”等行为,使得消费者在使用和归还时可能遭遇额外扣费。性价比问题也遭到了消费者的质疑。高价收费与服务质量不匹配,设备老旧、充电速度慢、容量不足等问题频发。以10元/小时的收费计算,单次使用成本已经接近购买小型充电宝的价格。投诉量也激增,第三方平台相关投诉超过2.6万条,近六成用户认为收费不合理,投诉内容包括扣费异常、归还困难、价格误导等。
三. 行业背景及影响
共享充电宝企业借助“高流量场景垄断”来抬高价格,而景区因客流量大、需求刚性成为涨价的重灾区。尽管高价引发了诸多争议,但景区仍将其视为“增加收入来源、提升服务品质”的措施。目前,景区充电宝10元/小时的高价收费已形成普遍趋势,叠加计费规则不透明、服务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已经引发消费者强烈不满。这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也反映了共享经济在部分场景下的定价失衡。对于这一问题,需要市场规范和监管干预来平衡企业盈利和消费者权益。也需要企业和景区方面提高服务质量,让消费者感受到物有所值,才能真正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