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是劳累过度而早逝吗?和批奏折有关系吗?
在历史长河中,有一位皇帝的故事广为人知,那就是康熙和雍正的时代。今天,奇闻网的小编将为您细细道来。
康熙二十年的时代,亲信官员们开始按照皇帝的意图递交奏折,这种奏折成为了皇帝与官员沟通的重要方式。由于奏折的质量参差不齐,其中充斥着大量的废话和冗余之词,使得皇帝感到不胜其烦。尽管如此,清朝重视祖宗家法,一旦规矩制定下来,就必须遵守。
康熙年间,仅有137名官员拥有递送奏折的资格,因此皇帝的烦恼还不算多。雍正帝继位后全面放开了这一制度,每天都要亲自阅读数以万计的奏折,并亲自回复意见,工作量之大超乎想象。奏折的内容繁冗复杂,这使得雍正的工作更加艰巨。他时常被各种琐碎的事务困扰,尤其是在处理奏折时,心情经常不佳。面对堆积如山的奏折,他有时不得不亲自过问并表达自己的不满。他曾在朱批中明确指示官员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奏报,遇到重要事情要及时上报,若无重要事务则不必频繁奏报。官员们为了刷存在感或是借机展示自己的忠诚和才华,仍然会时不时地递交奏折。这导致雍正帝在处理这些奏折时倍感疲惫和愤怒。有时他会愤怒地斥责这些官员无聊透顶,斥责他们的奏折是垃圾奏折。甚至在处理某些紧急事务时也不忘批评那些无用的奏折和官员的虚伪行为。他对官员们言语尖刻甚至破口大骂也时常发生。比如对热河总管的奏报发放官兵钱粮的奏折上直接斥责其为不如畜生之辈;对西安将军常色礼在斋戒之日吃食祭肉的奏折上破口大骂其为巧诈巨奸的奴才等等不一而足。可见当时官场人浮于事的现象有多严重这也使得雍正帝一生都在忙碌中度过成为了清朝的勤奋皇帝尽管他在处理奏折方面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仍然努力维持着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能力和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