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唐僧结拜的君王并非李世民
玄奘——西游取经的真实历程与传奇故事
在古典名著中,唐僧取经前的故事被赋予了浓厚的神话色彩,唐太宗亲自赐予通关文牒,与其结拜为兄弟,给予唐僧无尽的支持。历史真相往往隐藏在传奇背后。真实的玄奘,在踏上西天取经的征途前,与之结拜的并非李世民,而是新疆吐鲁番县的高昌国王麴文泰。
高昌国王麴文泰久闻玄奘博学之名,亲自遣使迎候,并与其结拜为兄弟。他盛情款待玄奘,希望他能留在身边。玄奘的西行之心坚定无比,以绝食抗争表示决心。经过四天的僵持,麴文泰只得同意放他西行,并提供了丰厚的物资支持。临行前,玄奘答应麴文泰从印度返回时,需在高昌国停留三年,讲经一个月后方可离去。
离开高昌后,玄奘的取经团队首次成型,共有三十人。一场大雪崩和恶劣的高原反应夺去了多数团队成员的生命,最终只有玄奘和两个弟子幸存。历经艰险,玄奘于631年踏上印度国土,开始了在那烂陀寺的学习生涯。
在那座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里,玄奘展现了他的才华。在戒日王举办的全国性辩论大会上,玄奘声名大噪,成为印度无人不知的佛学大师。641年,玄奘决定回国,沿着北线途经高昌国返回长安。尽管他与麴文泰的三年之约未能实现,但两年后他顺利回到中土,受到官方和民间的热烈欢迎。
与小说中描述的有所不同,现实中的玄奘归国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他得到了沿途各国国王的护送。当玄奘于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二十五日返回长安时,无论僧俗都前来迎接,整个市场都为之停止营业。第二天,他在朱雀街之南展示了从印度带来的佛经佛像。
玄奘的真实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以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西天取经的壮举。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段激励人心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