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亡于公元1279年?这个是怎么回事?又是怎么算起来的?
关于南宋灭亡的时间点,一直存在误解。通常认为南宋在崖山跳海后灭亡于公元1279年,但这其实并不准确。南宋的真正灭亡时间应该是在公元1276年,当时宋恭帝赵显正式投降元朝。
在这之后的三年,只能被视为南宋残余势力的流窜,而不能算作南宋的正式存在。赵显之后的赵昰和赵昺虽然被一些人推立,但元朝并不承认他们的地位。在元朝的官方记载中,只有赵显被承认是宋朝的合法继承人。
元朝只承认宋朝的一个年号——德佑,而赵昰的景炎和赵昺的祥兴均不被承认。我们不能称之为崖山之后的华夏消亡。这不仅是因为这是日本的谣言,更因为宋朝在德佑之后已经失去了代表华夏的资格。
赵昰和赵昺只是在南宋灭亡后的残余抵抗,不能被纳入宋朝的帝序之中。他们在面对元兵的追击时,连自己的地盘都难以保全,最终只能选择跳海。而南明的情况则不同,如弘光朝等应该被纳入帝序之中。
南宋二王称帝的地方并不在宋朝的任何一个国都,而南明第一帝福王朱由崧则是在明朝的副都南京称帝的,这是明朝祖宗陵寝所在之地,具有无可争议的合法性。与此相比,1645年弘光帝的覆亡才可以被视为明朝真正的灭亡时间。之后的隆武、绍武以及永历等朝,虽然可以视为与南宋二王相似的流亡势力,但永历朝的影响力远超南宋二王。
元朝灭亡南宋并不意味着中华文明的终结,实际上明朝的灭亡才真正标志着华夏文化的衰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宋恭帝赵显是正式投降元朝的,而明朝的皇帝们则选择了殉国。这种皇帝殉国的精神,使得国家并未算为灭亡。比如弘光帝继之南京,这被视为明朝的一部分。
我们要明确一点:宋人和金臣之间的纷争已经随着历史的进程成为了过去。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而不是过分纠结于过去的纷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历史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