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深受佛法的影响,为何却排斥佛教呢?

未解之谜 2025-04-22 03:30www.kangaizheng.com世界未解之谜

在公元819年,元和十四年正月,那时,一场信佛的狂潮正席卷长安。面对此情此景,有人却毅然挺身而出,那就是他——韩愈。当时,他被派去凤翔迎佛骨,却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提出了《论佛骨表》,极力劝谏。他认为供奉佛骨之举实在荒谬,要求将其烧毁,以免误导天下苍生。宪宗览奏后大怒,欲对韩愈施以极刑。幸好裴度、崔群等人及时劝谏,但宪宗仍愤愤不平,将他贬为潮州刺史。

面对这样的遭遇,韩愈并未屈服。他用一首诗表达了自己的情怀:“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这四句诗,既是他对进谏的忠诚的诠释,也是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切的体现。

说起韩愈与佛教、佛徒的关系,其实颇为深厚。他幼年生活在新禅宗的发源地韶州,深受其浓厚的宗教氛围影响。他借鉴禅宗教外别传之说建立了儒家道统说,对比佛教之道之法,提出了与之抗衡的儒家之道之法。他的一生与僧人有广泛的接触,然而尽管他在生活中与佛教佛徒有着如此多的交集,他的思想深处却坚定地拒绝佛教佛徒。

韩愈对佛教的排斥和否定,原因有二。他的夷夏观念认为,佛教只是夷狄之法,将其置于先王之教之上,会破坏君臣、父子之伦常,导致中国胡化。这种观念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颇具普遍性和代表性。他的用世观念认为,佛教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过于追求清净寂灭,不切实际。他认为先王之教注重修己治人、化民成俗,是非常切近日常生活的。而佛教的盛行也带来了诸多弊端,如僧人占据大量良田、不事生产、不为婚嫁等。

韩愈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学背景的知识分子,他对佛教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但在面对佛教的弊端和现实问题时,他选择了坚守儒家的立场和理念。他的忠诚、勇气和执着,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忠诚国家、热爱人民的典范。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