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的陶谦是怎样的人?该如何评价呢?
阅读《演义》,许多人首先浮现的是一个忠厚老者的形象,他受尽欺压,临终时仍心怀大局,主动让位。历史上的陶谦,其形象绝非如此单一,多面的人生,充满矛盾与争议。
陶谦,字恭祖,丹阳人氏。自幼好学,声名远扬,被举荐为孝廉。他在州郡担任官职时,遇到了顶头上司张磐。尽管两人是老乡,又有着世交之情,但陶谦并不愿屈服于这种亲近关系。在一次酒宴上,张磐要求他跳舞助兴,陶谦却坚决拒绝。他的刚直性格让领导不悦,两人的关系逐渐疏远。
陶谦的傲慢态度不仅表现在对上司的抵触上。当他升迁为幽州剌史,与司空张温一同征讨韩遂时,他对张温极为轻视。归来后,两人在酒宴上发生冲突,陶谦当众辱骂张温。这件事让张温愤怒至极,欲将陶谦贬至偏远之地。
在这关键时刻,有人出面劝解张温,指出陶谦因才华而受到重用,若因一次酒后失态而将其贬斥,将让天下才士心寒。张温觉得有理,便追回了陶谦。陶谦并未珍惜这次机会,他的傲慢态度依旧未改。
当徐州黄巾乱起,陶谦被任命为徐州刺史时,他攻击黄巾军,取得大胜。他在乱世中仍忠心朝廷,派人绕道长安进贡,赢得了朝廷的赏识。他的治理手段却饱受争议。他任意妄为,不走正道,广纳奸佞,刑罚不遵,导致徐州逐渐陷入混乱。
更甚者,陶谦对待百姓毫无怜悯之心。下邳的阙宣起兵作乱,他不但不加以镇压,还与之一同抢掠。为了兼并阙宣的兵马,他甚至杀害了阙宣。陶谦用人不当,本想巴结曹操,却导致曹操大怒,亲自征讨。那一战,陶谦大败,死伤无数,泗水为之堵塞。
回顾陶谦的一生,他少年好学,青年刚直,做官后却变得高傲自大。他掌权一方,却任意妄为,最终祸害百姓,也害苦了自己。他的多面人生充满败笔,可谓毫无精彩可言。正是这些矛盾与争议,使得陶谦的历史形象更加丰富多彩,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