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七擒孟获的理由竟然是要以攻心之计为主?
在古代经典之作《演义》中,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传奇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历史上真实的孟获的生平事迹却鲜为人知,散落于乡野民间,难以窥见其真实面貌。
孟获,三国时期建宁(今云南曲靖)的首领,生卒年代不详。与《三国演义》中的描述不同,历史上的孟获并非有勇无谋之辈。相反,他孔武有力,骁勇善战,性格豪爽,为人仗义,拥有雄才大略,在军事上御下有方。
孟获在南中地区广揽部落才俊,积蓄力量,等待崛起的时机。当李恢攻入益州郡一带时,原本与之间的战斗演变成了一场遭遇战。李恢孤军深入,与孟获叛军接战后互有胜负。诸葛亮与李恢、马忠合兵后,考虑到孟获在当地夷、汉人中威望很高,决定采用“攻心为上”的策略。经过一系列智计布局,最终成功生擒孟获。但诸葛亮并未因此处死他,反而释放了他。孟获感念诸葛亮的宽宏大量和不杀之恩,最终死心塌地归降蜀汉。
桀骜不驯的孟获在担任蜀汉高官后,对蜀汉幼帝和诸葛亮无比拜服。他在诸葛亮在世期间以及蜀后主降魏之后,始终兢兢业业,为南方彝族与其他各少数民族和汉民族之间的大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诸葛亮病重临终时,特地召来孟获,嘱咐他每年都要去看望蜀主刘禅。
立夏时节,孟获会带着亲兵护卫前往看望刘禅。据说,孟获每次都要亲自用大秤称量刘禅的体重,以确保他受到妥善照顾。晋武帝司马炎知道后,为了讨好孟获,每年立夏都会让人煮豌豆糯米饭给刘禅吃。这顿饭香甜可口,让刘禅至少吃两大碗,体重自然也会增加。从此,立夏煮食豌豆糯米饭和称人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孟获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他的忠诚、勇敢和豪爽性格,以及对蜀汉的深深敬爱,都通过这一系列的民俗活动得以延续。每当立夏时节来临,人们都会想起这位蜀汉高官的故事,感叹他的一生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