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登基龙袍背后竟藏着 一个天大的秘密
袁世凯为了登上皇帝的宝座,不惜一切代价。在1915年12月11日那个决定性的日子,中华民国参政院进行了一场看似讨论实则早已注定的投票。那天的会议,各省的“国民代表”共1993人,他们一致同意拥戴袁世凯实行帝制,称“中华帝国”。
袁世凯虽然口头上强调要节俭,但当涉及到他的登基大典,关系到他的名正言顺与颜面时,他毫不吝啬地付出了2000万块银元。这笔钱用于多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登基的仪式和装备,特别是龙袍。
据张伯驹在《袁世凯登极大典之筹备》中记载,袁氏的登极衣冠由陶洙精心设计。冠饰的旒数、上衣下裳的图案以及武职的装备都有严格的规定。特别是黄龙袍,由庶务司长郭葆昌承办,特绣金龙,双目皆以珍珠镶嵌,尽显皇家的尊贵与奢华。
对于李老东来说,袁世凯的称帝却带来了深深的痛苦。他在内务府工作,失去清朝的皇帝意味着他的失业。他对袁世凯的不满不仅仅是因为失去了工作,更因为袁世凯推翻皇帝自己称帝的行为。李老东的父亲因无钱治病而去世,这使得他对袁世凯的恨意更添一层。
李老东的儿子李猛子曾表示要替爷爷报仇,但李老东告诫他,袁世凯手中有权力,有枪杆子,盲目报仇只会引来杀身之祸。
孟老板找到了李老东,提出了一个机会——为袁世凯绣制龙袍。虽然李猛子反对,但李老东为了生活的现实,却接受了这份工作。李老东利用内务府的药汁处理金线,使之变得柔软,然后在黄缎子上画出龙形底样。瑞蚨祥的绣女们昼夜赶工,进行绣制。
黄金抽成的线极其精细,其粗细程度与最细的自动铅笔芯相仿。外行的刺绣师可能不经加工就直接开始刺绣,但真正的刺绣师必须用药物处理金丝,使其像线一样柔软。这样才能确保龙袍的刺绣精细、逼真。这就是真正技艺与外面粗制滥造的区别。在这个背后,不仅展现了袁世凯的奢华与虚荣,也揭示了人们对生活的无奈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