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姓七望指的是什么家族 为什么他们的女儿比公主还要受欢迎呢
五姓七望与唐朝公主:家族荣耀与婚姻困境
对于尚未了解五姓七望的读者,以下是为您带来的详细介绍。五姓七望,指的是唐朝时期的七个显赫家族:荥阳、陇西、赵郡李氏、博陵、范阳和太原。这些家族在唐朝的社会地位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他们的联姻与互助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关系网络。
在唐朝,当一个男子考上状元后,他的名字会被镌刻在金石之上,成为人人口中的佳话。陈世美的故事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例外。他因娶公主而背弃结发妻子,这种行为让他遗臭万年,一直被人唾骂。这似乎是个特例,因为通常,男子若能娶得公主为妻,便能名利双收,成为皇亲国戚,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在唐朝,许多世家大族的男子却更倾向于选择娶五姓七望的女子为妻。
这其中有一位状元郎——郑颢,他的选择便是个绝佳的例子。当他被皇帝赏识、打算招为驸马时,他却坚决拒绝。原来他害怕皇室的逼婚,急于迎娶自己的未婚妻。在娶亲的路上,他却被当朝宰相白敏中拦住,被迫娶了公主。之后,郑颢对宰相心生怨恨,不断弹劾排挤他,导致白敏中被罢官外放。这一切都源于他对五姓七望的坚持和对公主的误解。
为何唐朝的世家大族男子大多更倾向于娶五姓七望的女子而非公主呢?这主要与公主的三大特点有关。公主们大都刁蛮任性,一不小心就可能触怒她们而招来灾祸;唐朝风气开放,部分公主不守妇道,这让许多男子感到难以接受;按照唐朝的制度,公主死后丈夫需要服三年丧,这对许多男子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这些因素导致许多世家大族男子对娶公主持谨慎态度。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出身尊贵、家教良好、能够互相帮助的“五姓七望”女子为妻。总的来说在唐朝时期五姓七望的女子相较于公主而言更受欢迎一些。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也有许多公主知书达理温柔贤惠但也无法改变大部分唐朝男子对公主的敬而远之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