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面对日本赔款勒索 为什么沙皇不赔钱而慈禧却要赔钱呢
在后世人的眼中,晚清时期仿佛是一个国家的堕落与不堪。这一时期,清的软弱无能似乎已经深入,尤其是那场令人痛心的甲午中日战争。那时,尽管清拥有船只,炮弹却极度短缺,无法与日方相提并论。
兵败如山倒,而赔款问题更是让晚清雪上加霜。在战败后,清朝不仅要割地,更要支付巨额赔款。其中最高的赔款数额竟达三亿两白银,加上辽东半岛的赔款,总计两亿三千万两。这无疑是一笔巨款,足以让日本大发其财,甚至抵得上当时日本一年的财政收入。这笔款项却使晚清百姓的日子更加艰难。
日本利用这笔赔款再次发动战争,这次是对抗沙皇俄国。这场日俄战争发生在1904至1905年,双方对于晚清在东北的控制权存在争议。尽管俄国军队战斗力强大,但在后勤实力的比拼中,战斗民族也压不住日本的人多力量大。最终,日本虽然付出了战死8万多人代价,却惨胜了这场战争。
面对巨大的消耗,日本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讨要赔款,甚至提出了高达30亿的高价。面对日本的狮子大开口,俄国并未妥协。俄国皇帝尼古拉二世更是放出狠话,要是割地赔款,那就继续打,宁可把日本耗死也不松口。这句话揭示了日本的软肋:在这场战争中,日本牺牲的人数多、消耗的物资大,却靠着甲午战争中的分期赔款和国内有限的财政收入拼死作战。
相比之下,慈禧在甲午战争前的预谋战败赔款显得毫无骨气。她未能听取李鸿章对日本物资匮乏的洞察,反而急于完成赔款,这无疑是国家的一大耻辱。如果慈禧能有一半沙俄皇帝的硬气,持续与日军死耗,那历史结局可能大不相同。历史没有如果,晚清的耻辱也难以被洗刷干净。
如今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禁感慨万千。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不仅取决于外部敌人是否强大,更在于自身是否有坚定的信念、是否有决心与勇气去捍卫国家的尊严与利益。这段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