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唇亡齿寒 蜀汉被灭的时候,东吴为什么不出手救援
深入蜀汉与东吴的灭亡之谜:一场未竟的联盟之战
许多人对于蜀汉与东吴的历史了解有限,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奇闻网小编一起走进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熟读汉末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天下三分,魏蜀吴鼎足而立。曹魏势力强大,而蜀汉与东吴往往联手对抗曹魏。到了三国后期,蜀汉和东吴的实力逐渐削弱,曹魏在司马氏掌权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公元263年,司马昭决定出兵灭蜀。蜀汉与东吴是互为犄角,一旦有国灭亡,另一国也难以独存。那么,当司马昭出兵时,东吴为何没有及时救援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东吴并非没有救援。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当司马昭出兵灭蜀时,蜀汉已经向东吴发出了警告。东吴也迅速做出了反应,采取了多项军事行动。例如,丁奉诸军进攻魏寿春,将军留平与施绩在南郡出兵,这些都是典型的救援战略。由于路途遥远,短时间内无法抵达前线。就在行军途中,传来了蜀汉刘禅降魏的消息,东吴的救援大军只得作罢。
东吴并非不救援,而是根本来不及救援。如果蜀汉和东吴能够紧密联合,或许蜀汉不会如此轻易地灭亡。这只能怪蜀汉的灭亡时间太快。
263年8月,魏军分三路南下。其中,邓艾率三万多人出狄道向甘松、沓中直接进攻;姜维则利用剑阁的险峻地形进行防守。邓艾提出了一条奇策,建议从阴平小道进攻,最终直达江油。江油守将马邈见魏军突然出现,不战而降。此时的蜀汉已是穷途末路,中央父子在绵竹一战阵亡后,成都军民士气低落,无法抵挡魏军的进攻。短短三个月内,蜀汉灭亡。东吴虽想救援,但已没有机会。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禁为蜀汉的迅速灭亡感到震惊。如果蜀汉和东吴能够更紧密地联盟,或许历史会有所不同。历史的进程总是充满了变数,让人无法预测。我们只能从中学到一些教训:联盟的重要性、决策的果断性以及抓住机遇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