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生如何保全自身?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其中的奥秘。
在古代,人们尊称医生为郎中和大夫,虽然叫法不同,但职责相同。我们脑海中的大夫形象或许是某妃子病危时,御医为其诊治的那一幕。但实际上,古代医生在为官员治病时,都有一套保命的诀窍。如果治疗效果不佳,他们会设法早早抽身,尽力维护自己的名誉。
他们的智慧体现在六个字上:架、唬、骂、吹、堆、推。
一、架:指的是摆架子。当别人请大夫看病时,他们会表现出忙碌的样子,甚至推脱自己的医术高超。这样一来,一方面展现了他们的高明医术和崇高地位,另一方面也为治疗无果留下了后路。
二、唬:在诊治时,无论大病小病,大夫都会做出深思状,让病人心生恐惧,产生敬畏之心。他们知道如何故弄玄虚,以此获得病人的信任,甚至可能从中获得赏钱。
三、骂:当治疗无效时,他们会责问病人是否服用过其他医生的方子。如果病人回答是肯定的,他们就会大骂前医无能,从而避免自己的责任。
四、吹:大夫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打响自己的名号。他们自称曾为高官治愈顽疾,医术高超,甚至能够延年益寿。
五、堆:在用药方面,他们会开出一些稀奇古怪的药方,药物必须配合着吃,而且药物的年份越久越好,品种越稀有越好。
六、推:当病情没有好转时,他们会推卸责任,称病情延误太久,无法治愈。然后找各种理由离开,推卸责任。
这些秘诀是古代医生在官场中的保命符。在古代,当医生是一项风险很大的职业,一不小心就会得罪人。医生们必须学会保护自己,这些保命之法确实是非常必要的。他们必须懂得如何应对各种复杂情况,才能在这个行业中立足。他们的智慧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