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中的末代三鼎分别是谁?他们的命运如何?

热点爆料 2025-04-21 11:52www.kangaizheng.com奇闻异事

今天奇闻网的小编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引起了广大网友的浓厚兴趣!

在清朝时期,科举考试每三年举办一次,其中头一年的乡试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阶段。而在接下来的年份里,会试和殿试相继举行,通常在地支纪年的丑、辰、未、酉年进行。在1905年,由于上谕宣布停止科举制度,这一年并不是大比之年。实际上,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次会试和殿试是在1904年的甲辰年进行的。

在这一历史性的年份里,三位杰出的学子脱颖而出:刘春霖、朱汝珍和商衍鎏。他们分别成为了科举史上的末代状元、榜眼和探花。刘春霖在晚年自述中更是自称“第一人中的人”。

甲辰年的科举原本是正科,但因为恰逢朝廷的七十年庆典,被改为恩科以示特别庆祝。这一年的主考官阵容强大,包括陆润庠等重量级人物。会试试题涉及历史论述和比较等多元领域。经过激烈的角逐和推荐,刘春霖以其卓越的书法技艺赢得了状元的桂冠。

接下来是殿试的环节,主考官们在此再次展现了智慧和谨慎。由于慈禧太后的特殊喜好和厌恶情绪,他们小心翼翼地揣摩了她的心思。最终,在刘春霖的名字被慈禧看到后,由于他的籍贯和名字寓意吉祥征兆,被太后亲自批为第一名。这一决定显示了一定的随意性和情绪化的成分。尽管刘春霖因其才华横溢和勇气备受赞誉,但他的一生经历充满了坎坷和挑战。他在文字学、历史学等领域有深厚造诣,曾在日本留学并出任要职。晚年因忧虑国家大事而拒绝庆祝自己的寿辰庆典。在伪满洲国时期,他坚决拒绝了高官厚禄的诱惑并积极参与抗日活动。商衍鎏则成为著名学者书法家并历任要职。朱汝珍则在晚年积极支持抗日事业并致力于慈善事业。他的命运经历了曲折的道路但最终走向了辉煌的人生结局。三位杰出的学者都留下了深刻的学术成就和传奇的人生经历令人敬佩不已。

上一篇:历史上白居易为什么要为两块石头自责?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