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昭王姬瑕三次攻楚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在古老的时期,周成王与康王统治之下,东都洛邑的建成标志着东西连成一片的辽阔土地已被初步掌控,周王朝对“东土”的统治得以稳固。与此楚国一方面卑事周王室,一方面则以筚路蓝缕的坚韧精神,辛勤开发国家资源,展现出勃兴的态势。
这种和平的局面并未持续太久。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周昭王时期,周与楚的关系逐渐紧张。周昭王,这位充满雄心的君主,决定集中全力打击楚国。
陕西扶凤出土的《墙盘》铭文记载着这一历史事件:“弘鲁召王,广笞荆楚,唯狩南行。”这表明周昭王亲自领兵南征,声势浩大,震动天下。而根据《竹书纪年》的记载,周昭王攻楚主要三次。
第一次,周昭王十六年(约公元前985年),周昭王率军伐楚,渡过汉水,深入荆楚之地。在渡汉水时,他们遇见了古代犀牛类的生物——“大兕”,显示出此次征伐的艰难。
第二次,在周昭王十九年(约公元前982年),周昭王派祭公辛伯攻楚。天公不作美,阴风骤起,气候恶劣,使得将士惊恐,军队大部丧失。虽然这次失败被归咎于天时不利,但实际上,周王朝的军队很可能遭到了楚军的有力伏击。
第三次攻楚发生在“昭王末年”,据鲁纪年推算,约为周昭王二十四年(约公元前977年)。这次,周昭王全军覆没,周人讳言此事,模糊地说“南巡不返”。关于周昭王的死因,《正义》引《帝王世纪》说,是楚人设计献胶粘接的船只,船驶至中流,胶液融化,船只解体,周昭王及其部众溺水而死。
周昭王攻楚及其败亡的历史事件,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后,周王朝由盛而衰,楚国则日益发展强大,逐步走上与周王室分庭抗礼的道路。周昭王的南征不仅仅是为了贪求什么,更多的是因为楚国的崛起使周天子感到惊恐,他试图通过亲征来遏制楚国的发展。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风云因此而变幻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