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主编图书被指低俗
关于《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系列丛书的争议焦点
一、低俗插图与对话风波
近期,《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系列丛书因其插图内容和对话方式引发争议。在书中,历史人物刘邦被描绘为拥抱年轻女子的形象,并配有如“朕除了泡妞泡吧不会别的”等低俗语言。孟子典故的插图也有不妥之处,男子袒胸露腹享受“泡脚服务”,齐宣王的形象也与“妞”相关。这些插图中的人物衣冠不整,对话中夹杂着现代低俗用语,如“晚上不喝酒,人生路白走”。这一系列的内容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二、历史人物形象刻画争议
除了插图问题,《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系列丛书中对历史人物如刘邦、孟子的刻画也被指责背离史实。书中将汉高祖刘邦塑造为“色狼”形象,引发家长担忧,担心这种轻浮化的处理方式会导致儿童模仿不良行为。对于这一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对历史人物的调侃式创作,应当包容不同的表达形式。更多的人认为,作为儿童读物,其内容应当庄重、严肃,不应含有低俗元素。
三、社会反响激烈
争议爆发后,引起了家长和网友的广泛批评。多数家长认为这些内容“低俗露骨”,不符合儿童读物的标准,强烈反对此类“荤段子”擦边球。网友们也指出,这样的内容可能会扭曲儿童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此也有部分观点认为这些插图只是调侃式创作,应当包容不同的表达形式。
四、处理与后续发展
在争议持续发酵后,《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系列丛书已经下架,上海文艺出版社联合果麦文化启动自查。在2025年3月,事件再次引发讨论,易中天因此被质疑“祸害人”。舆论也批评出版社审校不力,指出在民营出版公司与国有出版社的合作模式下,内容把关存在严重缺失。插画师的国籍背景也成为舆论的焦点之一。
五、争议核心
本事件的争议核心在于儿童读物的内容边界问题:如何在“通俗化”与“低俗化”之间找到平衡点。出版行业需要在避免过度戏说历史与兼顾青少年理解力之间寻求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在创作儿童读物时,应当充分考虑其教育性与引导性,确保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符合儿童的阅读需求和成长规律。出版社也应加强内容审核,确保所出版的图书符合相关法规与道德标准。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系列丛书的争议引发了社会对儿童读物内容边界的思考。希望出版行业能够从中吸取教训,加强自律,为青少年提供更加优质、健康的阅读内容。